全國人大代表朱玉辰: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拉內需
十一屆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對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率卻連續(xù)大幅下降,擴大內需戰(zhàn)略難以真正啟動,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三個比例失衡”。具體表現為:
一是居民收入與GDP和財政收入增長的比例失衡。從1980年至2009年的30年間,我國GDP和財政收入分別增長74倍和59倍,而農村和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僅增長27倍和36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長幅度小。
二是勞動者報酬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失衡。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53.42%下降到2007年的39.74%,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55.36%降低到2008年的41.42%下下降速度較快。
三是城鄉(xiāng)、行業(yè)之間收入分配結構的失衡。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之比由1990年的2.2倍擴大到2009年的3.3倍(見表2)。從不同地區(qū)的收入格局來看,2009年第二季度,城鎮(zhèn)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133,而同期農村地區(qū)人均現金收入的基尼系數達到0.235。此外,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收入也存在巨大差距。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直接導致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比重的下降,并造成當前我國最終消費率迅速下降和人民生活幸福感降低。如居民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0年的46.44%下降到2008年的35.32%。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擴大內需的基本保證。積極擴大內需,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依靠二次分配的調節(jié)手段。分配格局不改變,內需難以啟動,民生難以改觀,甚至影響經濟持續(xù)發(fā)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我們建議:分5年共發(fā)行1萬億的民生特別國債,持續(xù)努力去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民生問題,矯正收入分配中的結構失衡,償還經濟發(fā)展中的民生欠賬,打破制約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支出擴大的桎梏,積極拉動內需。
第一,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重點解決群眾“基本生活、基本醫(yī)療和基本教育”等三大問題。目前,普通百姓,特別是農村居民的內需拉而不動或拉而微動。造成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不是說人們有錢不愿花,而是沒有錢花,或者是出于對未來不可知因素的恐懼和擔憂,人們有錢不能花、有錢不敢花。當前,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補助資金,進一步完善各項農村醫(yī)療保障制度和提高醫(yī)療保障水平,提高農村低保補助資金標準,提高對農村地區(qū)教育的投入力度,重點解決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醫(yī)療和教育等民生問題,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讓老百姓“有錢可花、有錢能花、有錢敢花”
第二,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既能直接刺激居民消費支出,又能集中社會財富辦大事,為擴大內需、改善民生提供充裕的資金供給,形成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動力。我國國債規(guī)模變動對居民消費支出的正向影響較大,或者說國債具有很強的財富效應,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改變財政資金存量投入的情況下,面向特定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閑余者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既能增加社會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的增量資金投入,又能避免將儲蓄滯存在銀行體系成為巨額的存差,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引導社會資金流向更加合理有效,促進形成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
第三,在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長期向好的背景下,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現實可行性。
一是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不會成為經濟運行的負擔。近年來,我國GDP、財政收入、外匯儲備等保持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增長,為發(fā)行特別國債提供了堅實基礎。2009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近2.4萬億美元,全國財政收入執(zhí)行初步為6.8萬億元。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以兩位數增長,2009年已超過26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變化情況
時間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億元)增長率
2001年73762.4314.66
2002年86910.6517.83
2003年103617.6519.22
2004年119555.3915.38
2005年141050.9917.98
2006年161587.314.56
2007年172534.196.77
2008年217885.3526.29
2009年260771.6619.68
二是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不會影響經濟運行的安全性。《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guī)定,成員國財政赤字占當年GDP的比例不應超過3%,政府債務總額占GDP的比例不應超過60%。近年來,我國財政赤字率一直低于3%的標準。即使在2009年,為抗御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實施大規(guī)模財政支出,當年赤字率也僅為2.2%。2007年~2009年,我國國債負擔率分別為20.7%、17%和18.7%、以2008年為例,我國國債負擔率為17%,同期,美國為72.40%,歐元區(qū)國家為67%,日本達到163%。如果按照發(fā)行5年期、總額1萬億的民生特別國債計算,每年將新增2000億元民生領域的資金投入。根據2009年財政收支水平,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后,我國赤字率水平僅為2.8%,低于國際警戒水平??紤]到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國債負擔率也仍處在總額控制的合理范圍內,國債發(fā)行仍有較大空間。
部分國家赤字率(財政赤字占GDP比重2009年)
中國2.21%
印度6.00%
美國9.70%
新加坡6.00%
俄羅斯10.00%
法國4.40%
愛爾蘭6.50%
西班牙5.80%
德國3.00%
2008年部分國家國債負擔率(國債余額占GDP比重)
中國17%
美國72.40%
日本163%
歐元區(qū)67%
三是在當前情況下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成本較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管理通貨膨脹預期的作用。當前,市場利率水平較低,有助于降低各類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減少長期融資活動的財政壓力,尤其對于固定利率的特別國債發(fā)行更是如此。此外,發(fā)行民生特別國債,能夠促進更多社會閑置資金合理流入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對我國當前管理好通脹預期、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民生是國家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出要“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要把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和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發(fā)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著力點,推動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蔽覀兿嘈?,發(fā)行萬億民生特別國債,更加注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切實推進民生改善,對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內需擴大,對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對于社會穩(wěn)定和建設和諧社會,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專題:2010年全國兩會財經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