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上市和退市選擇論壇實錄
鳳凰網(wǎng)財經訊 2010中國CEO&CFO投資論壇今日在北京舉行。鳳凰網(wǎng)財經全程進行直播。以下兩地上市和退市選擇論壇實錄:
ric L.SCHMIDT:
讓我們一起感謝今天的所有嘉賓,現(xiàn)在我們茶歇?,F(xiàn)在我們有請今天下午第二節(jié)的討論嘉賓,首先有請主持人華爾街日報銀行&金融記者Dinny MCMAHON先生,然后是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燚新先生、羅德曼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和中國區(qū)投資業(yè)務負責人David LU先生,以及凱威萊德國際律師事務所企業(yè)合伙人李大誠先生。
Dinny MCMAHON:
現(xiàn)在我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什么樣的公司來上市和退市的選擇,現(xiàn)在我們把麥克交給嘉賓。
李大誠:
很多公司在考慮退市的問題,坦白的講就是他們的股票表現(xiàn)不好,有的時候他要應對我們剛才所說的基本問題,就是缺乏企業(yè)的管理,沒有足夠的披露或者是他們的金融機構有問題。關于公司是否要退市,要應對兩個基本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公司在退市中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好處,它變成私營公司還是準備在別處上市,這是兩個不同的回應。如果你們準備成為一個私營公司,你有很多的選擇,你必須要考慮到變成私營公司是處于什么樣的原因,我不知道中國的公司是否有正當?shù)睦碛勺兂伤綘I公司。但是在其他的國家你要變成私營公司,是你不能滿足合規(guī)的要求,有些人如果他們之前問我意見,我建議這些公司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不要上市,有一種公司非常具有盈利性。但是為什么這么好的公司不能上市,要告訴你們新的投資者,你有很多東西是具有保密性的。比如說軍火或者是武器的業(yè)務你就不能進行披露,你披露的話就損失這樣的客戶,你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人決定進入這樣的公司,你也可以選擇退市,但是有些公司他們之所以退市,因為他們的股票本身不好,他們在其他的股市上表現(xiàn)更好。在納斯達克每股只有八塊錢,我去另外的股市可以得到更好的價格,或者是由于你在納斯達克不能獲得最好的價值,你們的業(yè)務遇到了問題,是披露的問題或者是監(jiān)管合規(guī)的問題,或者是會計的問題。
最后我要說的是對于企業(yè)來說,你的業(yè)務沒有問題,你只需要得到更好的分析和報道,你們也可以跟銀行聊這些問題。不管是什么樣的股市,你都不會有很好的價值。
David LU:
我認為大部分客戶找到我們的時候,他們都是考慮到要變成一個私營公司,因為他們覺得他們可以獲得更好的價值。他們覺得在股市上,他們的股票交易沒有充分的反映他們的價值。我們已經說過有很多的公司,他們開始上市,然后又決定私營,他們再次的上市,比如說新加坡在市場上有一些中國公司退市在香港上市,現(xiàn)在在美國有很多公司,他們都是在不斷的下市、上市,退市這樣的周期。由于更多的是跟法律的控制有關,在美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私營公司,再重新上市的話,他們不會去歐洲或者其他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中國客戶,他們更加感興趣的是進入不同的上市地點,我認為除了剛才所說的因素,不管是公司或者是投資者關系問題,在不同的股票交易市場新加坡只是更小的股市,他的投資者是有限的。
在香港或者是美國有非常獨特的特點,有一些概念股在香港非常好,但是在美國的表現(xiàn)可能不那么好了,如果是一個基礎股,我們看到在香港有很多可比的公司。但是如果它是房地產的公司,在美國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公司,同樣的產業(yè)如果你找到更多可比的公司,你可以讓投資者了解更多的可比公司。所以說你也需要再進一步的教育市場,而且你應該告訴他們,你們在市場上有重要的位置。當然除了從一個證交所轉到另外一個證交所,不一定你的表現(xiàn)會更好。所以有的行業(yè)在美國可能更有優(yōu)勢,有的可能在香港更有優(yōu)勢,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板現(xiàn)在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很多人可能都有點后悔,為什么當初去了美國,所以他們覺得在A股市場上是很好的機會。
如果還有貨幣方面的限制,當然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在你上市的時候,或者是在上市選擇的時機方面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時候都是不可以比較的,美國有些上市公司可能退市了,中國公司宣布也將要退市。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個路也不是很容易。我并不覺得有中國公司有非常成功的退市經驗。
Dinny MCMAHON:
關于中國公司在哪里上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上市的地點,我覺得他們可能會比較重視退市或者是上市,不管是納斯達克或者是新加坡,或者是其他的地方。你在不同的市場上,你們覺得在退市或者是上市方面會有什么樣的區(qū)別,現(xiàn)在有沒有退市可以分享的案例。
林燚新:
我講一下退市的問題,事實上在歐美國家退市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但是在亞洲說實在是比較少的,包括剛才也提到,中國這塊有沒有很具體的退市的規(guī)定,當然相比較國外的退市來說會弱一點,包括中國股市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很初步的提出來可能有暫停上市或者是終止上市的規(guī)定。第二個階段就是上市公司有什么ST或者是PT,再往后就是有比較清晰和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你達不到上市的條件,無有可能被要求暫停上市,甚至最后還是終止上市。
從退市的角度來說,我的理解基本上是兩類,第一類就是不合規(guī),說白了這是最普遍的一種現(xiàn)象,在不合規(guī)的情況下退市。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自愿的退市,我個人的觀點覺得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公司在上市的交易所,他的模式并不是特別被認可,導致他的公司價值沒有獲得正常的體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它的股票交易量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它的估價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事實上這家公司它的運營其實還是很好的,有可能他會提出自動退市。但是自動退市在中國來說還沒有特別清楚的規(guī)定,中國還是被動退市,基本上是不合規(guī)的情況。
境外退市比較清晰,被動退市的情況應該說時間會比較長一點,因為被動退市很多公司并不愿意退。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個整改,如果說整改成功了基本上就不會面臨退市,如果是自動退市,基本上你提交申請以后應該可以非???。
剛才提到有沒有一些分享的案例,其實對亞洲公司來說,大家比較避諱談退市,會覺得中國文化可能會覺得只能上不能下,有這種感覺。我印象中在亞洲公司里面最早退市的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好像是03年的時候,事實上在歐美的市場上,這種退市應該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亞洲公司里面,我印象中是相對比較少的,我記得應該是最近有一家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自己主動退市,應該是中國能源。別的案例不會特別多,中國的企業(yè)在我的印象中從03年到現(xiàn)在陸陸續(xù)續(xù)有那么幾家,應該說大部分是因為不合規(guī)業(yè)務運營不是很好。包括大家也應該比較清楚的,比如說當年的湯姆公司從香港聯(lián)交所那邊退市,這一類案例大家是比較清楚的,近期我沒有注意到像中國能源之外的公司有退市的情況。
李大誠:
關于自愿的退市也很重視,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的退市是比較少的,因為現(xiàn)在就像林先生所說的你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來,他們會變成殼公司,會被其他的公司買進行上市。在新加坡或者是其他的地方,你會直接關閉這個公司,如果你是這個公司的股東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你可能覺得這個公司還值點價錢,所以你想讓它保持在市場上,但是絕大情況下就是被動的退市,主要是沒有合乎交易所或者是監(jiān)管的法規(guī),還有一些先例在美國的公司也想退市,這些上市公司我也不想一個一個說的了,他們最近也有一個公司想要退市,也正在進行法律方面的程序。當然退市有的時候是比較難的,如果一個公司真的想要這樣做你退市之后想要干什么,你想把這個公司重新打包,在其他的地方上市或者是在同一個市場上做什么事情。
大家都知道通用汽車是上市公司,通用汽車有多少人知道不是上市公司,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通用汽車現(xiàn)在已經不是上市公司了,它們正在進行重新上市。因為它們有很多債務,因為我們有《公司法》規(guī)定你首先要償還債務,所以這里有很多交易,如果他再重新上市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IPO,但是從上市、退市再重新上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通用汽車它也是很大的業(yè)務,所以你也需要有很多的財務方面的準備工作,你能不能在不同的證券市場同時上市,可能是上周有一個外國公司在香港上市了,他們還想中國大陸上市,因為他們在中國大陸也有一些業(yè)務,當然這已經有一些案例了。這還算不上是常見的做法,但是我們確實看到過這樣的例子,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也可以做相關的選擇,你退市或者是雙重上市。但是你首先應該考慮到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Dinny MCMAHON:
我們也談到了后續(xù)幾年,上海有一個國際板塊,因為有很多中國公司已經在上海上市,他們會不會在中國大陸也會通過CDR雙重上市,或者說在海外退市然后再重新組織回到中國大陸重新上市。
David LU:
從我個人來講這個挺有意思,有可能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盡管我們現(xiàn)在很少這樣的案例,但是我們確實見過這樣的公司,一些科技公司早期在臺灣上市,后來又跑到美國去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我覺得中國的ADR和中國本地公司披露的要求,以及跟美國的要求可能還不太一樣,還有一些差距。還有會計的準則,美國的要求比中國的要求還要更加嚴格一些,他們現(xiàn)在說QDIR,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他們覺得這些公司更加有吸引力,中國的投資者他們的投資機會比較有限,主要就是在亞洲公司,你都可以數(shù)出來有多少個。但是海外的發(fā)行商,他們回到中國來的話,我相信這又成為一個新的投資階層,然后也有了很多不同的投資機遇,我覺得這些機會應該也是比較多的,特別也可以彌補中國和海外的套匯方面機會的差距,現(xiàn)在中國市場是比較孤立的,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李大誠:
同時我也相信有所變化,我還是表示比較懷疑,我不是那么的樂觀。因為外匯方面的問題,之前沒有太多的先例,當然有一些中國公司或者是國有企業(yè),他們在香港上市或者在A股市場已經上市了,他們想要在紐約或者是其他的證交所進行上市,這樣的話可以使它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但是我們仍然沒有看到特別大公司的先例,我覺得這些改變情況的元素,對于中國公司來講這個過程可能會更加復雜,因為有的時候很難讓人做出選擇。而且也非常復雜,當你在21世紀早期的時候,你去納斯達克上市可能會更加容易,就是說科技公司有風險公司給你投資,你就到納斯達克上市了,比如說QQ去香港,現(xiàn)在又有了創(chuàng)業(yè)板,還有倫敦紐約證交所之類的?,F(xiàn)在選擇會有很多,中國公司也可以從中獲益,也應該在私募資本方面更加開放,我覺得這部分市場應該有更多的開放性,我們也應該開放債務市場,因為很多中國公司,他們最常用的籌資方法就是在香港,在中國我們還沒有看到有債務市場,它需要能夠出現(xiàn),然后這些公司才能夠出來,我想這是監(jiān)管者應該考慮的問題。然后你們應該考慮一下是否應該把債務市場開放下來,但是我想將來在這個方面會有改變。
林燚新:
我覺得事實上在中國更多的是中國企業(yè)的兩地上市,有很多大型的國企,包括大的民企,其實都有兩地上市。但是更多屬于以前的紅籌上市,在A股上同時在香港商,這應該是早期的中國公司兩地上市最普遍的做法。再往后也有很多大的公司,先異地上市,覺得它的業(yè)務發(fā)展需要再去融一筆錢,這幾年大陸的市場非常紅火,再返回來我們稱之為紅籌回顧。一個巨無霸大家非常清楚就是中石油,中石油當時就是紅籌回歸的模式,上完以后重新在A股之間做了IPO,這種例子其實也是不少的。
現(xiàn)在從政策層面來看,兩地市場往外走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一些,但是如果你是境外上市的公司,再想回到境內來實現(xiàn)兩地上市,相對而言會比較難一點。這幾年陸陸續(xù)續(xù)有一些比較大的國企實現(xiàn)了境外上完以后再返回來的例子。包括剛才提到的中石油,很典型的像以前的聯(lián)通,聯(lián)通最早應該是在境外上,后來通過國務院特批再返回來再在A股上,這種特批的模式其實不是特別適用于大部分的中國公司。再往后就是大家所討論的CDR,到底是紅籌往回走實現(xiàn)兩地上市,是用CDR還是直接做IPO。CDR現(xiàn)在我沒有看到特別直接的案例,更多的主要還是用A股IPO的形式,為什么會用CDR的方式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外匯管制,因為大家知道就CDR這種方式,它的上市主體,我們就拿香港公司來講,它還是香港公司或者是境外別的公司,它通過存托憑證在A股這邊發(fā),融到錢通過換匯才能出去。包括像前幾年中國移動也提到,他們可能想用紅籌回歸的手段選擇CDR的方式,但是后來也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我覺得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形式就是CDR方式,在政策層面上障礙會比較多一點,我們更多的看到這幾年紅籌回歸都是直接在A股上做IPO。
Dinny MCMAHON:
顯而易見很多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后,他們有顧慮,他們覺得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流動性或者是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了。但是在市場上的再上市和退市是否是一個選擇,或者是它們應該兩地上市,你們給予想要退市或者是再上市的公司有什么樣的建議。
David LU:
這個公司是現(xiàn)在很多公司都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在新加坡上市的或者是在香港上市的,我從事投行十多年從來沒有碰到過企業(yè)說我們的股票是被高估了,所以從創(chuàng)始人的眼中,他們更能夠看到企業(yè)的前景,這一點對投資人來說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很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樣的企業(yè)在什么樣的形式下更適合退市,什么樣的企業(yè)能夠通過其他方式或者增進跟投資人的聯(lián)系,增加分析師分析報告的質量,能夠提高股票的流通量,同時提高股指。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一個企業(yè)它覺得自己應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比如說我的投資人關系已經是非常專業(yè)的,所有的投資人年會我都參加了。同時我的研究分析報告也和齊全,公司的業(yè)績也是年年超出投資人預期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被低估,而且是跟其他的交易所上市公司相比嚴重低估,這個因素可能不在于公司本身,也可能不在于行業(yè)本身,有可能在交易所。這種情況我見過在新交所的確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在于他們的投資人基數(shù)還是比較小,同時這些基金比較有限,再加上幾家中國公司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投資人對中國公司誠信度產生一些疑問。
還有一個市場就是歐洲的幾個板塊,這些板塊原因在于在歐洲上市的中國公司數(shù)量非常小。所以你在歐洲上市就變成孤兒了,對于投資人來說他們很難把錢投到一個雖然公司表現(xiàn)很好,但是只有這么一家的公司。在這個板塊有很大可能公司的股指很低,完全跟公司本身的努力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無論你再怎么努力,你還是跳不出這個框子。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有可能要退市或者是到另外一個板塊上市,這個也是值得考慮的。但是在美國或者是香港上市,有很多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yè)或者是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yè),他們的股價表現(xiàn)都非常好,我們看到公司從小做起,從沒有任何交易量的公司,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做到被投資人認可,而且有相當流通量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還是有努力的空間,這個比下市現(xiàn)實很多,從成本各方面考慮也相對比較小一些。
李大誠:
要退市的話我們這邊大概給三個意見,第一個是它的主要業(yè)績和公司所有現(xiàn)在的經營以及策略和方向我們需要看一下,我們經過一些溝通投行之間會有意見,我們會給公司推薦兩個方案,一個就是你的審計師是不是要換,另一個就是你的律師是不是要換。其實大家可以算一下類似的公司在同行同市場它的PE是多少倍,你的PE是多少倍的時候,這個是可以算出來的。通常是一個溝通的問題,主要是它的財務報表上溝通現(xiàn)實數(shù)據(jù)不一定會信任這個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沒有信任性的基礎,不管你多好或者你在行業(yè)里面多有競爭力,他們不相信你的數(shù)據(jù)。
相信數(shù)據(jù)的話,首先你的審計師是否是正規(guī)的,很多企業(yè)在美國上市,對他們來說要找四大審計師有兩個問題。第一個不是錢的問題,人家不一定愿意做你的審計師。第二是你做審計的話怎么跟投資溝通,你作為CFO怎么跟市場溝通這個消息,很多人覺得你要換審計師的話你這邊是不是有問題,你之前的數(shù)據(jù)是不是有問題。所以在做判斷的時候有很多風險,有時候風險超大。因此很多公司在判斷是否要換審計師或者是換律師的時候,他們會達成最后一個結論,我們還不不如直接退吧,公司受到這么大的打擊,我們公司的股票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價值了,我這邊退出去的話我可以跟現(xiàn)在的股東有很好的交代,以后我們可以去A股或者去香港都可以考慮。這塊你做了仔細的分析,我覺得還是回到早上所談得,你的基礎是否存在,你是否有好的法律結構,你是否有好的投行給你做。
你的審計師或者是律師是不是找了市場比較認可的,因為第三方的服務還是很重要的,市場還是認可這些品牌的,還是認可這些人的工作的。因此有很多企業(yè)說我還不如退市,我覺得可以解決問題的話基礎還是很重要的。
David LU:
現(xiàn)在審計報表的誠信度,所以很多公司專業(yè)團隊市場的認可度,不光是審計師或者是律師,我們也碰到過有些企業(yè),他們最近在市場上出現(xiàn)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一方面是企業(yè),另一方面是由于專業(yè)團隊,他們的服務水平有限導致企業(yè)產生這樣的問題。
但是很多企業(yè)說你讓我換四大我花了很多錢,你讓我把投資人工作做好,我也做了,我花了很多錢請了CFO,我該做都做了怎么我的股價還不上去。其實這個跟你去健身房不一樣,不是說你每天去健身房你注意飲食馬上就長肌肉了,尤其在短期來看很多股價的波動還是取決于大市,比如說金融危機你公司的業(yè)績再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我們看到很多企業(yè),最近有很多正面消息,我四大審計師也換了,我的股票怎么還是往下跌,非常不幸的如果是市場比較動蕩。大家最近擔心歐洲其他國家會產生金融危機,同時又擔心中國的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中國的銀根會更加緊縮,這樣整個中國股市板塊會顯得疲軟,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公司有什么好的消息想刺激股價也是比較有限的,提高公司的透明度,提高服務機構的水準和認可程度,都是一些可能性和前提,很可惜的是這些并不能保證公司的價值真正的體現(xiàn)出來,這個也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困惑,的確是跟私營公司不一樣,你要得到投資人的認可,不光要做到上面所提到的一系列工作,你同一個時期你的命運并不一定掌握在你的手里。
李大誠:
比如說有一家公司財務那邊出了問題,因為是同一家會計所做的業(yè)務反而會影響另一家的財務報表,所以在選會計師、審計師和不同的投行的時候,要看他們這邊是不是有足夠的專業(yè),他們上去的時候市場好的話可以找到一些機會,市場不好的話其實是很困難的。在市場有不明確狀態(tài)的環(huán)境下,有些公司準備的不是特別好,它的團隊也不是特別的專業(yè),它在海外的市場主要是應付的心態(tài),比如說今天我的審計好像沒做好,他看到問題再去滅火。海外上市公司要看到問題要有足夠的準備,所以我勸每一個企業(yè),還是要把問題解決好,不然的話風險是很大的。
Dinny MCMAHON:
大家現(xiàn)在有什么問題嗎?
提問:
我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現(xiàn)在也有一些中國公司,他們在美國或者是在其他地方上市,現(xiàn)在有一些企業(yè)選擇去臺灣做TDR,這種上市的方式你們覺得怎么樣,我理解香港也有這種方式,這是怎么比較的,臺灣的前景是什么樣的,能不能簡單講一下。
李大誠:
TDR這塊我們現(xiàn)在有幾個項目正在做,臺灣市場確實比香港小,也比納斯達克小,但是前提你要有紅籌結構,臺灣上市的話你說的TDR代表的是前提我已經在別的地方上市,很多公司采取的做法是直接去臺灣上市,之后再去美國上市,這個案例不多現(xiàn)在大概只有兩個案例,不過在做這樣的公司有十多家,其實很多公司就是市場上有一個說法,你沒有一千萬美金的利潤很難去納斯達克上市,大家都這么說。也有一些公司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去納斯達克上市了,優(yōu)酷沒有利潤也去納斯達克上市了,而且還很成功的,它在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里面它的成長速度特別快,所以大家愿意下賭注,我相信這個公司以后發(fā)行的特別好。
比如說你看這個公司會覺得很小,你明年再跟我來見面,他又會說我是不是要找一些投資方看他們是不是有興趣,或者VC看了會覺得我投了的話,我的風險挺大的,我又拿不到高的回報率,他希望馬上上市,因為我已經有五千萬的利潤了,VC說你要的價格太高了,公司說你給我的評估價錢太低了。所以現(xiàn)在很多這樣的企業(yè),尤其是科技企業(yè)、廣告、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還是去了臺灣,我本人大概看了十幾家去臺灣上市了,主要是因為它的業(yè)務在中國大陸,去臺灣上市的話你必須有個說法,臺灣必須要有關聯(lián)業(yè)務關系才可以上市。所以現(xiàn)在很多大概有五六千萬、三千萬的公司去臺灣開分公司,在臺灣那邊也開始做一些業(yè)務,主要目標還是考慮去臺灣上市,之后再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現(xiàn)在已經有先例了,我們應該在年底的時候會再看到兩三個,這個可能會是新的市場,所以我個人的判斷這塊應該會有更大的發(fā)展,也有更多的機會,主要是國內的高科技公司去臺灣上市。
很多公司也可能會考慮創(chuàng)業(yè)板,不過這是比較艱難的問題,可以去海外上市前提要求必須有紅籌結構,這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為什么呢?企業(yè)通常有投資方,投資方又是海外的,我們這邊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尤其是在08年的時候,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很多公司有完美的紅籌結構,我們這邊大概有三家公司這么做,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判斷不一定對,因為你沒有辦法看市場好的話我買個地方,你只能說我踏踏實實的關注我的業(yè)務,我發(fā)展我的業(yè)務和公司,不管市場是好或者是不好,所以我勸大部分公司不要把你的紅籌結構拆掉回到國內,這是另外一種方式。
David LU:
我補充一點,無論是臺灣或者是香港,比如說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是臺灣人或者是業(yè)務團隊是臺灣人,或者是高科技的產業(yè)鏈在臺灣非常健全,這個概念在臺灣是非常認可的,這樣等于是跟臺灣有一定的關聯(lián),臺灣的投資人能夠理解。不然的話一些大公司雖然前景很好跑去臺灣上市,臺灣的投資者會問你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上市,而到臺灣上市,是不是因為我們的PE特別高,所以要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只有這樣才更為合適一些。
提問:
剛才大家也提到一個觀點,就是說如果有中國公司已經在海外上市考慮退市的話,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清楚,為什么自己要做上市這件事情,因為行業(yè)的原因,比如說像大眾消費品或者是像房地產,這種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話受到整個資本市場的關注度相對來說可能更高一點。如果它首先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的方式比較特殊,很顯然這個直接影響到它在公開市場上的表現(xiàn),如果是這樣的企業(yè)做大眾消費品都是在中國境內,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了,而且最近兩年的表現(xiàn)不是太理想。如果他來考慮退市的話,在座的三位嘉賓有什么建議。
李大誠:
其實股票價錢確實偏低的話,我們也協(xié)助管理團隊直接把公司大部分的控股權買下來,找第三方的合作伙伴,確實有大的PE基金、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愿意幫助你做各類事情,前提條件是市場要認可它,有可能這個時候確實有人愿意付錢把這個公司買斷了,我們最近做了兩三個方案還不方便透露說,我們發(fā)覺有一些基金愿意跟管理團隊一起合作,把它上市的地位變成退市的地位,不過這是不同的做法,等于你花了錢買的票才退市的。我們剛才提的你是把股票從市場上拿下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市場也有鮮明的案例,只不過要看市場是不是有足夠的資產處理這些事情。
David LU:
我個人的看法跟基金一起合作下市時間是非常漫長的道路,同時會牽扯到很多集體訴訟,集體訴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有可能你公司今天的股價就是五塊錢,你提出要私有化,第二天開始所有全美國人集體訴訟,他說八美金是低估了,你出十美金還是低估了,所以要看公司有沒有毅力把項目做下去,我個人的看法你要花這么多時間、財力物力兩三年的時間把它私有化,你花等同的財力物力,把項目做大我估計可能后者比較容易一些。
Dinny MCMAHON:
相關專題:2010中國CEO&CFO投資論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wǎng)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鳳凰網(wǎng)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