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承諾暗藏風險 書面購車合同才是維權憑證
新華網西安3月12日專電(記者陳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私家車“開”入了尋常百姓家。但與此同時,因私家車消費引發(fā)的糾紛也成為近年來消費者投訴的熱點。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陜西省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提醒消費者,購買汽車時一定要有法律意識,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
陜西省工商局提醒消費者,在購車時應認真閱讀合同內容,不要輕信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購車時應認買車型、相關配置、售后服務等內容要與經銷商簽訂書面合同,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定。要保存好發(fā)票、說明書等相關材料,做到有據可循。
近年來,由汽車引發(fā)的消費糾紛層出不窮,加價銷售、捆綁銷售、質量問題、維修糾紛等現象等較為突出。對此,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購車時要注意了解銷售商是否具有品牌汽車銷售資格和工商局核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查看其是否具有相關車型的廠家銷售授權,明晰其提供的車輛相關手續(xù)是否齊全。
同時,提車時應仔細查看車輛的外觀、配件、機械部件、內飾裝潢等是否與承諾相符,對車輛重要部件的性能要進行檢查,確保無問題后再簽字接收。保留好合格證、保修證、使用說明書等相關書面資料。購車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應以廠家的許諾為依據,積極與經銷商交涉,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可到當地工商局和消費者協(xié)會進行投訴,或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此外,車輛如果在保修期內出現問題,最好選擇定點維修店進行維修、保養(yǎng),避免出現責任推諉的狀況。如果已過保修期,消費者在維修保養(yǎng)汽車時應盡量做到“貨比三家”,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維修。維修后要讓維修店開具詳細的維修單據,標清維修日期、使用零件的型號、價格等信息,特別是對重要部件最好能現場監(jiān)督維修工拆包、安裝,在驗車時仔細檢查。(完)
相關專題:315尋找誠信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