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項目潛入銀行柜臺 飛單涌現(xiàn)侵蝕銀行信用
盡管購買“北京中鼎投資中心入伙計劃”(下稱“中鼎入伙計劃”)的投資人最終有驚無險,但對于銀行“飛單”風險的反思卻遠未停止。
一款設計紕漏百出的理財合同,如何繞過重重審查,最終走上銀行貴賓理財室?一個曾被銀行拒之門外的次貸項目,如何變身偷渡至風控嚴密的銀行?一群篤信銀行、卻又奢望高收益的投資人,如何一步步墜入“理財合的陷阱?
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場銀行理財經理的“飛單”危機背后,則是由次貸項目公司、投資公司、銀行理財經理的投資人構成的一條“利益鏈”——次貸公司舉債無門,投資公司粉飾財務數(shù)據(jù),而銀行理財經理難抵高利誘惑,最后對風險極度厭惡而又奢望高收益的投資人,則成了上述風險的最后接盤人。
迄今為止,盡管銀行、信托等正規(guī)金融機構尚未打破“剛性兌付”的噤聲, 但此番中鼎的投資人卻親身經歷了“買者自負”驚險一課。與此同時,一場遲來的風險自查和內控反思也正在各地銀行系統(tǒng)間悄然展開?!延浾?陳俊嶺 ○編輯 張亦文
“次貸”項目潛入銀行
由次貸項目公司、投資公司、銀行理財經理、投資人構成的鏈條已清晰可見——次貸項目公司舉債無門,投資公司粉飾財務數(shù)據(jù),銀行理財經理則難抵高利誘惑,最后那些對風險極度厭惡而又奢望高收益的投資人,則成了上述風險的最后接盤人。
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煎熬等待后,家在上海的趙陽等數(shù)十位“中鼎入伙計劃”的投資人終于等來了某銀行的賠償協(xié)議。
根據(jù)賠償協(xié)議,趙陽將獲得除利息外約80萬元的全額本金賠償。盡管他并不清楚這些賠償金從何而來,由誰墊付,但能收回本金,他已經十分知足?;叵脒^去一年來的投資經歷,趙陽恍然隔世。
2011年年底的一天,趙陽在某銀行購買了一款名為“中鼎入伙計劃”的一理財產品”,管理人為通商國銀資產管理公司,但卻沒有人告訴他,資金實際使用方——河南商人魏辰陽,早在產品發(fā)行前資金鏈就已斷裂。
直到去年11月25日首期產品違約,魏辰陽所發(fā)的四期中鼎產品,也被質疑“涉嫌提供虛假項目資料詐騙”。因涉嫌非法集資,目前魏辰陽已被河南省鄭州市警方立案調查。
隨著趙陽等投資人陸續(xù)拿回本金和魏辰陽的立案調查,一度讓金融界熱議的首例銀行“飛單”案也暫告一段落。盡管圍繞“銀行代銷風險”、“投資者買者自負”等評說眾說紛紜,卻很少有人這樣發(fā)問——
一款設計紕漏百出的理財合同,如何繞過銀行風控的重重審查,最終擺上銀行理財經理的柜臺?
一個曾被銀行拒之門外的“次貸”項目,如何被投資公司包裝成業(yè)績分紅良好的優(yōu)質企業(yè),并變身偷渡至風控嚴密的銀行,并搶走原本屬于銀行的客戶?
一群風險極度厭惡、篤信銀行信用的普通投資人,如何一步步被理財經理誘導,最終墜入險遭“血本無歸”的陷阱?
資料顯示,通商國銀旗下募集“中鼎入伙計劃”四期項目,投資項目分別為商丘永恒生典當?shù)人募液幽瞎?,四期產品預期收益率均為11%至13%。由于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這類公司通常被貸款審查嚴格的銀行拒之門外,此類項目也常被金融機構視為次貸類項目。
在眾多不符合銀行胃口的“次貸”類項目舉債無門的情況下,市場上打著“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各種旗號的融資機構也應運而生。通商國銀資產管理公司便是其中之一,量身定做了四期“中鼎入伙計劃”,面向特定人群募集資金。
“入伙計劃”設計出來了,如何發(fā)售,發(fā)售給誰,又擺在了這類投資公司的面前。僅依靠自有的募資渠道籌資當然不行,而借助銀行的客戶資源則輕松得多。但如何突破管理森嚴的銀行防線,理財經理則成為其“突破口”,而承諾給理財經理的“高額返點”,則是驅使其鋌而走險攬“飛單”的殺手锏。
于是,這一原本被銀行拒之門外、財務上瑕疵百出的“次貸”項目,繞過銀行風控的重重審查,最終擺上了銀行貴賓理財室,而此時再去說服那些篤信銀行信用、卻又奢望高收益率的投資人,便若囊中取物一般。
據(jù)媒體報道,一位“中鼎入伙計劃”的投資者稱,他本要購買該行一款預期收益率5.8%的理財產品,單子都已填好,后被告知貴賓理財室有款12%收益率的產品銷售,100%無風險,且很多人都簽了協(xié)議,于是一個原本屬于銀行的單子就這樣流失了。
至此,由次貸項目公司、投資公司、銀行理財經理、投資人構成的鏈條已清晰可見——次貸項目公司舉債無門,投資公司粉飾財務數(shù)據(jù),銀行理財經理則難抵高利誘惑,最后那些對風險極度厭惡而又奢望高收益的投資人,則成了上述風險的最后接盤人。
信貸歧視下的融資窘境
在銀行貸款無門、民間借貸收緊之時,不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yè)不得不訴之于當前十分火爆的各類投資公司,為其量身定做一款募集資金的“入伙計劃”。由于這類機構多處于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這也成為他們募集資金的風險所在。
采訪中,記者聽到銀行圈最近一個真實的故事——不久前,某地一現(xiàn)金流充裕的國企跑到銀行,稱需要30億元的貸款,且要最優(yōu)惠利率,拿到貸款后,這家國企轉手購買了超過貸款利率的銀行理財產品。
“寧可以近乎成本的價格將資金借給大公司套利,也不對嗷嗷待哺的小公司施以甘霖 。”出于資產安全的角度,銀行將寶貴的資金貸給國企并無可厚非,但這也從側面透露出,當前中小企業(yè)和大型國企在銀行信貸上的歧視。
“如果能從銀行獲取基準利率上浮一點的貸款,誰又會跑到外面找投資公司,接受至少15%以上的高息計劃呢?”一家專門從事企業(yè)投融資服務的投資公司負責人對此反問道。
在銀行貸款無門、民間借貸收緊之時,不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yè)不得不訴之于當前十分火爆的各類投資公司,為其量身定做一款募集資金的“入伙計劃”,其存續(xù)期多在1到3年,年收益在12%以上,其中不乏惡意騙錢的公司。
事實上,類似的“入伙計劃”并不僅見于上述中鼎案例。不久前,記者曾以投資人身份參加了一家名為“XX基金”的PE機構在北京舉辦的產品推介會。
在位于北京CBD一棟高檔寫字樓上,“XX基金”向潛在客戶介紹了他們的投資計劃,其投資標的為某地方政府BT工程類項目,發(fā)行規(guī)模為1億元,存續(xù)期為3年,認購門檻為100萬元起,根據(jù)投資金額不同,收益率在12%至17%之間。在風險控制上,“XX基金”制定了諸如“法律制度”、“利益綁定”“資金監(jiān)管”等花樣繁多的風險保障措施,有意者可以現(xiàn)場簽約,也可以選擇在與其合作的某股份制銀行北京一網點簽約。
從形式上看,諸如此類的“入伙計劃”和信托公司發(fā)行的信托受托計劃有幾分類似,但由于這類機構多處于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這也成為這些投資機構募集資金的風險所在。據(jù)業(yè)內人士介紹,該類投資公司目前十分普遍,名稱也五花八門,有的叫“投資公司目前有的叫“資產管理公司”或“XX基金”。從其供需兩旺的市場看,當前確實有不少急需資金的項目。
“這些公司一般沒有網點,僅靠幾個客戶經理拉業(yè)務,而享有正規(guī)銀行客戶資源的人,就成了他們的重點攻關對象?!币患抑行°y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他和同事常收到這些理財機構的郵件,稱如果代銷其金融產品可提取高額傭金。
上述投資公司負責人也對記者證實,其產品通過直銷渠道簽約的很有限,大多通過第三方理財渠道。其中,銀行更是主渠道,國內第三方理財?shù)拇N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仰仗銀行員工兼職做“飛單”發(fā)展起來的。
“飛單”誘惑與風控隱憂
從正常理財產品銷售的千分之幾的傭金,到1%的代銷抽成,再到5%的“飛單”激勵,高達數(shù)十倍的差距,銀行員工私自接活“飛單”是行業(yè)潛規(guī)則。在此誘惑下,理財經理原本為客戶進行風險測評和資產配置的美好初衷,也形同虛設。
如果說銀行理財經理能抵制住“飛單”誘惑,或銀行風控部門嚴控此類瑕疵“入伙合同”流入,便不會有前文投資人遭遇投資風險的一幕。但在實際中,“飛單”相比常規(guī)理財產品的銷售高提成,則成為攻破銀行堡壘的“致命武器”
一般來說,通過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分兩類:一是銀行自己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二是銀行代銷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包括保險、基金、信托等。根據(jù)理財產品種類不同,銀行收取的傭金率也大相徑庭。通常,銷售理財產品一般在2%。至5%。,保險在1%左右,信托可達到1%至2%之間。而外接“私單”返點可高達2%至3%,有些傭金率甚至高達5%。
一位創(chuàng)投公司投資經理也證實,由于市況不佳,通過傳統(tǒng)渠道籌資困難,會去找銀行關系幫助募資,即走“飛單”形式,找銀行員工代銷,一般銀行客戶經理有2%至3%的抽成,銀行也收相當水平的傭金。
“銀行內部員工的薪酬差異非常大,理財經理月基本工資僅三四千,但靠績效提成的“外快”卻能上萬,在年終獎上,有員工只能拿幾千塊,而有員工卻能拿幾十萬?!痹阢y行工作多年的和訊網總編輯王煒認為,在扭曲的薪酬激勵和考核壓力下,某些銀行甚至做風控的人也要分任務賣理財產品,否則拿不到獎金。
從正常理財產品銷售的千分之幾的傭金,到1%的代銷抽成,再到5%的“飛單”激勵,高達數(shù)十倍的差距,銀行員工私自接活“飛單”是行業(yè)潛規(guī)則。而在此誘惑下,理財經理原本為客戶進行風險測評和資產配置的美好初衷,也形同虛設。
盡管懸殊的傭金水平是造成某些銀行理財經理“飛單”頻頻的主要原因,但如果簡單地歸咎于銀行內部扭曲的激勵機制,也難免讓人產生對風控意義的質疑。
“不能說賣白菜不掙錢,就爭著去干買白粉這些犯法的事,理財業(yè)務終歸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情況下開展?!蹦彻煞葜沏y行風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基層經營的績效薪酬體系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關鍵在于風控部門的缺位。
據(jù)上述風控人士介紹,銀行理財產品業(yè)務板塊分前、中、后臺。前臺負責客戶獲?。恢信_,負責產品設計;而后臺內控,則分管代銷產品的準入審批工作。如果銀行管理不善,后臺的風控制度便形同虛設。
由于國內的理財市場剛剛起步,銀行總分行制度造成分支行權力過大,而理財產品銷售又與分支行業(yè)績直接掛鉤,代銷甚至私銷所帶來的傭金利益是鋌而走險的內在動力。而在海外,理財業(yè)務線相對獨立,產品的生產、銷售和管理基本歸到總行,支行僅分擔一部分經營成本。
“買者自負”的驚險一課
此番“中鼎事件”讓厭惡風險、卻篤信銀行信用的投資人親歷了“買者自負”的驚險一課。聽聞不少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出事后,各地許多投資者決定暫緩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而對于已購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人,則希望從銀行拿回本金。
盡管某銀行代銷事件最終“有驚無險”,但業(yè)界對銀行到底應不應該為代銷理財產品風險“兜底”的爭論,卻遠未停止。
“銀行不應承擔其理財產品對投資者所造成的全部風險,雖然金融機構需要增強理財產品的透明度,但是投資者也需要承擔其應有的責任?!庇袑<胰绱吮硎尽<艺J為,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屬于資金信托產品,而透明的關鍵是揭示金融產品的法律關系、產品風險的關鍵點。現(xiàn)在市場上理財產品法律性質并不明晰。
中金公司研究員羅景和毛軍華在撰寫的《兜底到何時》報告中指出,銀行更多承擔內部管理不嚴的責任,并無兌付義務;即使確為銀行代銷,按照投資合同約定,該產品不承諾保本不承諾收益,投資風險應由投資者自擔。
而對銀行兜底的風險,報告更流露出更深的擔憂——若不趁違約規(guī)模較小時破除剛性兌付和無底線兜底的神話,則不斷被縱容的風險偏好必然繼續(xù)高漲,最終積重難返,直至金融機構無力兜底帶來系統(tǒng)性風險。
盡管迄今為止銀行理財尚未打破“剛性兌付”,但此番“中鼎事件”卻讓篤信銀行信用的投資人親歷了“買者自負”的驚險一課。
在購買“中鼎入伙計劃”前,趙陽曾有過慘痛的投資教訓,炒過股票,買過基金,甚至參與過民間借貸,多次投資失利后,讓他決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這一讓投資人免受本金虧損,又能跑贏CPI的投資工具。
過去幾年中,由于股市缺乏賺錢效應,使得銀行理財、信托理財?shù)壤碡敭a品得以爆發(fā)性增長。而這部分投資人以40歲到60歲的中老年人居多,多數(shù)分不清預期收益率與利息的區(qū)別。
在中鼎事件前,銀行發(fā)行和代銷的理財產品從未有過違約案例,而即便出現(xiàn)虧損,如果規(guī)模不大,銀行也出于聲譽而自行墊付,這幾乎已成行業(yè)潛規(guī)則。但剛性兌付終將會被“買者自負”的法則打破,這也是符合現(xiàn)代法治精神。
聽聞不少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出事后,各地許多投資者決定暫緩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而對于已購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人,則希望從銀行拿回本金。隨著那些“安全”資產逐漸顯露風險,昔日穩(wěn)健的投資人,風險意識也正開始轉變。民族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徐一釘認為,部分青睞理財產品、準備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重新流入A股市場。
知名資產配置專家蘇鑫認為,當前理財市場最大的問題并非監(jiān)管,而是投資者教育,理性投資者應該根據(jù)資本性風險偏好來配備不同的投資品。
監(jiān)管風暴吹響理財市場
隨著一些理財產品兌付風險的頻頻暴露,一場遲來的風險自查和內控反思也正在各地銀行系統(tǒng)間悄然展開。多位業(yè)內人士建言,在對投資人樹立“買者自負”的同時,銀行自身及從業(yè)人員也應當履行“賣者有責”的責任。
近期某銀行的“代銷”風波,究竟是基層理財經理的“偶發(fā)事件”,還是銀行理財風險暴露的“冰山一角”?在“剛性兌付”的外衣掩飾下,由銀行發(fā)行和代銷的理財產品潛在風險有多大?
“銀行自身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目前來看總體是健康的,即便存在一些問題,但也是細枝末節(jié),或個別操作人的尋租行為,屬于銀行內控問題?!蓖鯚樥J為,目前出問題的更多是風險類產品,即銀行代銷代售產品,而非銀行本身的產品。
不過,對于銀行代銷的信托、保險等理財產品,王煒指出,今年要出問題,很可能就出現(xiàn)在一季度,因為一季度有大量房地產信托要到期,其中大部分配給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到時樓盤變現(xiàn)不了就很容易出問題。
據(jù)中金公司統(tǒng)計顯示,2012年三季度信托產品余額達到6.3萬億元,其中,房地產信托和政信合作部分合計約為1.1萬億,其提供8%-13%的收益率,是影子銀行體系中風險最高的部分。不過,僅有20%—30%的高收益信托由銀行渠道銷售給高凈值客戶。
隨著一些理財產品兌付風險的頻頻暴露,一場遲來的風險自查和內控反思也正在各地銀行系統(tǒng)間悄然展開。
“尊敬的客戶,根據(jù)監(jiān)管政策要求,您需要進行風險測評,確定您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能購買理財類產品?!背T诰W上購買理財產品的老張近日被告知,欲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需重新進行包括家庭收入、預期回報等十五項風險測試。
與以往的客戶風險能力測試相比,新測試明確指出“高回報附帶高風險”,且銀行非保本產品可能面臨本金虧損的風險,如設置了當投資理財產品價值出現(xiàn)負收益時,投資者的反應及可承受的價值波動幅度等問題。
事實上,上述銀行啟動新風險測試僅是近期銀行系統(tǒng)風險自查行動的一個縮影。去年年底,銀監(jiān)會緊急下發(fā)《關于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代銷業(yè)務風險排查的通知》。近期銀銀監(jiān)會更首次明確提出要“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對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兩類理財產品采取分類管理。
此外,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員單位去年12月發(fā)布的理財產品十條約定中,也強調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并呼吁加強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的行業(yè)自律。
多位業(yè)內人士建言,在對投資人樹立“買者自負”的同時,銀行自身及從業(yè)人員也應當履行“賣者有責”的責任。所謂“賣者有責”的除銀行需加強內控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制度設計是,銀行應為在售的理財產品產品進行分層,即那些屬于保本的,那些屬于非保本的,唯如此才能促進銀行理財產品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相關專題:華夏銀行陷理財產品“兌付門”
相關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