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單純靠匯率升值無法消除雙邊貿易不平衡
鳳凰網財經訊 2010年4月21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CCIEE)主辦的第九期“經濟每月談”活動在北京舉行,本期的主題是“2010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暨研究成果發(fā)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表示,單純靠匯率升值是不能消除雙邊不平衡的。
以下為張永軍發(fā)言實錄:
張永軍:從理論角度是這樣,從世界經濟發(fā)展歷史經驗也能證明,單純靠匯率升值是不能消除雙邊不平衡的。最近媒體上包括很多研究機構都講得比較多了,關于八十年代后期,像當時日元、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幅度都在一倍左右,但是這種情況下,并沒有使日本和德國對美國的經常項目順差消除。像德國的貿易順差,當時在馬克升值將近一倍的情況下,反而占經濟比重是明顯上升了,這種情況是一個例證。在這里,我還可以講一個例子,比如說歐元區(qū)二十多個國家實行統(tǒng)一匯率,當然由于各國價格水平的差異,會造成各國實際匯率是有所差異的,但是不管怎么講,在這種情況下,歐元區(qū)二十多個國家,我們看他們經常項目平衡狀況,占GDP的比重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比如說順差比較大的德國、盧森堡、荷蘭等等國家,順差都在10%甚至10%以上;但是逆差比較多的,像西班牙、希臘,包括葡萄牙等等國家,他們經常項目的逆差占GDP的比重要超過10%。作為實行同樣貨幣的國家,經常項目的平衡狀況差異如此之大,顯然可以說明,匯率盡管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張永軍:從中國目前經常項目順差的情況來看,我們的經常項目順差受到的影響因素當然非常多,這里面有國際經濟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國際分工的原因。比如說現在我們對周邊的日本、韓國,包括我們國家的臺灣省這樣的經濟體,我們是逆差,但是他們過去對美國的這些順差轉到我們這邊來了。另外跟中國的發(fā)展階段有關系,我們在這個階段可能儲蓄率比較高,也可能造成順差比較大,另外跟我們的要素結構有關系,比如說我們的勞動力比較充裕,我們適合發(fā)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項下的順差造成我們比較大順差的原因。這里面還有產業(yè)結構的原因。前不久人民大學一個課題曾經分析過歐洲和美國的產業(yè)結構,供給結構和產業(yè)結構兩方面的差異能看得出來,這些國家出現逆差是必然的,他們商品需求結構里占GDP比重比較高,明顯高于他們國家商品生產一部分占GDP的比例,這樣在商品領域必然出現逆差的結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無論是美國的還是其他研究機構的,他們把順差作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理由,我覺得不是很充分。
相關專題: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網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