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努力走在西部全面開發(fā)開放前列(3)
劉奇葆 記者: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四川省作為汶川特大地震的主災區(qū),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請問劉書記,在這一年里四川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 劉奇葆:剛才講到了,四川經歷“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災害的嚴重影響,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可謂是“雪上加霜”。我們深入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fā)的重大機遇,把握“止滑提速、加快發(fā)展”的工作基調,突出擴大投資和工業(yè)回升兩個重點,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努力重振震前發(fā)展勢頭。 堅持把災后重建作為全省中心工作,按照中央“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進災后重建。目前,納入國家重建總體規(guī)劃的29704個項目,已開工28186個,占項目總數的94.9%;完成投資6145.75億元,占概算總投資的65.5%。災區(qū)農戶在永久性住房過上了新年,城鎮(zhèn)住房將在今年“5·12”前基本完成。今年春季開學災區(qū)學生全部告別板房校舍。如今,曾經滿目瘡痍的地震災區(qū)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化,災區(qū)人民正滿懷信心建設新的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不僅災后重建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而且全省經濟在“原地起立”的基礎上實現“發(fā)展起跳”。經濟增速創(chuàng)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的歷史新高,增長14.5%,居全國第4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1.9%,其它經濟指標也保持了較快增速。經歷大災再迎大考,四川經濟不僅沒有垮,而且搶抓危中之機,積蓄了長遠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基本實現了地震后提出的“變困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變壞事為好事”的堅韌期望,震后四川重新煥發(fā)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記者:據我們所知,四川高度重視“路”的問題,提出要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請您談談確定這個目標有什么考慮?目前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 劉奇葆:“蜀道難”是長期困擾四川發(fā)展的瓶頸。當今的“蜀道難”主要是“工業(yè)運輸難”。變“蜀道難”為“蜀道通”,需要重新審視四川不沿邊、不靠海的區(qū)位特點,重新定位區(qū)位功能,創(chuàng)造出 “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的區(qū)位優(yōu)勢,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加快發(fā)展交通事業(yè),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第一位任務是建“一樞紐”。 為此,我們立足四川交通實際,制定了《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guī)劃》。北向連接我國大西北,溝通中亞和歐洲;南向連通珠三角、北部灣出海口,連接東南亞和東盟地區(qū);西向形成入藏主通道,將來從拉薩再向南、向西延伸至南亞次大陸,通往印度洋出海口;東向進一步暢通到中部和長三角的大通道。到2012年,形成包括7條鐵路、12條高速公路和2條水運航道的進出川通道,成都主樞紐和各次級樞紐初步形成。到2020年,形成包括18條鐵路、21條高速公路和2條水運航道的進出川通道,樞紐功能和輻射能力全面提升,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這個樞紐建成后,就基本奠定支撐四川長遠發(fā)展的交通格局,基本完成四川交通建設的百年使命,基本形成四川在全國鐵路“八縱八橫”、高速公路“五縱七橫”中的應有地位,基本確立四川經濟發(fā)展在西部地區(qū)的高地優(yōu)勢。 根據這一構想,我們加大了交通建設工作力度,四次與鐵道部簽署部省合作紀要,還與交通運輸部簽署了加快公路建設的協(xié)議。經過這兩年集中開工建設,我省鐵路和高速公路雙雙出現“在建里程超過通車里程”的建設高峰。今年在建鐵路將達到18條,線路總里程3358公里,在建鐵路里程比現有3000公里通車里程多出300多公里。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達到24條,總里程3020公里,在建里程超過現有2240公里通車里程近800公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二跑道已投入使用,宜賓、瀘州港口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省交通樞紐建設邁出可喜步伐,樞紐的骨干框架已經奠定,國內外投資者對我省的關注度和投資意愿不斷增強。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鳳凰獨家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