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
劉杉,經濟學博士,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兼任南開大學國經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MBA導師,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國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經濟學》。
8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了中國鐵路總公司,這是撤銷鐵道部一年后,政府總理第一次到鐵路總公司考察??藦娍偫黼S行人員不僅包括國務院相關領導,也包括央行行長周小川,這樣的陣容顯示,總理考察鐵總,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工作走訪,而是想做好鐵路這篇大文章。
李克強總理說,統(tǒng)籌謀劃鐵路建設有“一石多鳥”之效,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定向調控的重要舉措。投資對穩(wěn)增長、調結構具有關鍵作用,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或簡化前置審批,推進審批流程透明化和投資便利化,為各類市場主體自主決策和投資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李克強總理的一番談話,不僅涉及鐵路建設,也涉及投融資制度改革,釋放出新的政策信號。
其一,短期把鐵路投資視為定向調控手段。
就短期而言,鐵路建設實際成為刺激總量增長的重要手段。鐵路總公司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73億元,同比增長51%。上半年,密集開工的14個項目,總里程達到3712公里。由于今年鐵路投資目標為8000億,上半年時間過半,但任務并未過半,表明鐵路建設速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下半年必須完成近5000億鐵路投資,才能實現(xiàn)全年任務。
這樣看,鐵路建設作為定向調控的作用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主要原因恐怕是財政預算有限,大部分鐵路資金仍需要銀行貸款和企業(yè)發(fā)債獲得,而地方投資主體無論是財政資金來源,還是融資能力都受到牽制,導致地方鐵路建設放慢了速度,這也是總理要帶著央行行長去鐵總的原因所在。未來的解決辦法或許包括,央行定向對國開行發(fā)放抵押補充貸款PSL,通過低息政策性貸款,形成鐵路建設的“軟貸款”,來解決資本金不足和融資問題。
其二,鐵路建設成為城鎮(zhèn)化建設重要內容。
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顯然不是房地產投資,其核心內容是人的城鎮(zhèn)化,也就是為建設宜居城鎮(zhèn),要提供更為現(xiàn)代化的軟硬件,這包括教育醫(yī)療等服務的均等化,也包括高效便捷的配套交通等。因此,從中長期看,鐵路建設,特別是高鐵建設,將是支撐未來城鎮(zhèn)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不過考慮到政府投資不足,要實現(xiàn)地方鐵路建設提速,必須要改革投融資制度。目前看,雖然政府表態(tài)積極,但民間資本在立項及融資方面,仍需要政策支持。總理說,“推進鐵路建設不能再靠國家‘單打獨斗’,要放寬資本準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鐵路建設。”這一方面說明鐵路建設已經成為重要棋子,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依靠民間投資絕非易事,至少目前改革措施尚不足以吸引民間資本大規(guī)模進入鐵路建設。
其三,重新認識投資作用。
主流經濟學家在強調經濟轉型時,核心政策建議是將外向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移,路徑選擇是以消費替代投資。不過從轉型實踐看,依靠消費的主張無法落地,因為中國社保制度不夠完善,分配制度失衡,導致居民無法擴大消費,而長期穩(wěn)定增長的企業(yè)和政府消費在遭受反腐打擊后,也出現(xiàn)下降局面,這使得消費無法成為增長主要動力。
從經濟學理論看,消費與投資的關系更加復雜,二者難以簡單替代。出口、投資與消費,是GDP統(tǒng)計方面的分類,經濟學家在談論這“三駕馬車”時,實際是從短期宏觀政策層面看問題,這是凱恩斯經濟學的分析方式。以研究一國長期增長的發(fā)展經濟學理論看,維持長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資本、人力、技術和制度。如果假定技術、制度給定,那么資本形成實際成為增長主要動力。也就是說,從長期看,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增長,更多是經濟增長的結果。
中國政府正在重新認識投資重要性,這不僅體現(xiàn)在宏觀調控手段上,也體現(xiàn)在政策宣示中,即政府很少再談消費拉動作用。正如李克強所言,“投資對穩(wěn)增長、調結構具有關鍵作用”。換一個角度看,所謂調結構,就是調整投資結構,進而形成新的產業(yè)構成。
李克強總理對鐵總考察,顯示出政府對投資的重視,而這種重視不僅是“穩(wěn)增長”需要,也是對長期增長內涵進行了重新定義。
(稿件版權歸鳳凰財經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b>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