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管理層增持成第一大股東 私募股權基金扮主角
剛剛爆出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首例MBO——以新浪CEO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回購新浪約560萬普通股,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的交易事件正在進行。據(jù)悉,其中私募股權基金占了相當部分比例。
不過,曹國偉和其他5位管理者仍然在新的新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New-Wave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中占絕對地位。此次回購花費的資金約1.8億美元。目前,這項收購已經(jīng)得到新浪董事會的批準,且無需通過其他審批手續(xù),新浪投資控股持有的新浪股份將有6個月的鎖定期,按照計劃而所籌得的1.8億美元資金,將會被用于新浪公司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收購,以及公司的正常運營。
記者從特殊渠道了解到,這次的新浪控股有限公司是專門為了管理層收購剛剛成立的,通過MBO曹國偉將從職業(yè)經(jīng)理人正式轉變?yōu)槠髽I(yè)掌控者。
新浪還表示,這一安排并不是為了解決新浪股權分散的痼疾,盡管2005年新浪的確經(jīng)歷盛大的收購,并且此次MBO后,新浪將不再面臨可以被容易收購的狀況。
2005年2月19日,盛大公司在其網(wǎng)站和納斯達克同時發(fā)表聲明稱,截至2月10日,盛大與其控股股東已通過在二級市場交易,持有新浪公司總計19.5%的股份,想通過戰(zhàn)略投資,來獲得新浪的實質性所有權,進而獲得或影響對新浪的控制。隨后2月22日晚,新浪宣布將采納股東購股權計劃(“毒丸”計劃),通過稀釋股權的方式來阻止盛大收購,從而保障公司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說,一旦盛大及其關聯(lián)方再收購新浪0.5%或以上的股權,或者某個人或團體獲得10%的新浪普通股,“毒丸”計劃就自動啟動,展開對“敵意收購”的反收購行動。最終,該次盛大的收購計劃,以拋售新浪的股票告終,而無緣進入新浪董事會。
據(jù)悉,現(xiàn)在的交易計劃,已經(jīng)與原先計劃MBO的方法、想法有了很大的變化。
本次進入新浪控股有限公司的除了新浪首席執(zhí)行官兼總裁、董事曹國偉外,還有新浪首席財務官余正鈞、新浪首席運營官杜紅、新浪執(zhí)行副總裁總編輯陳彤以及新浪副總裁無線總經(jīng)理王高飛等五人。
此前曹國偉雖已是董事,持有新浪一部分股權,但持股比例甚少,此次是新浪管理層的一次集體行動,曹國偉也完成了從職業(yè)經(jīng)理人到這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轉變。據(jù)悉,此次引入的私募基金也并非以前的投資者,他們在新浪投資控股中的投入純屬財務投資——因為管理層耗巨資掌控新浪給了他們極大信心。
背景資料:
“毒丸”計劃(Poison Pill)
是美國著名并購律師馬丁利普頓1982年發(fā)明的,全稱“股東構股權計劃”。此計劃通常在目標公司面臨收購威脅時,經(jīng)董事會投票決定啟動,主要是通過股本結構重組,降低收購方的持股比例或表決權比例,或增加收購成本以減低公司對收購人的吸引力,達到反收購的效果。
“毒丸”計劃于1985年在美國特拉華法院被判決合法化。該計劃一般有“折價購己方公司新發(fā)股票”(flip-in pill)和“折價購對方公司新發(fā)股票”(flip-over pill)兩種形式。前者指,一旦未經(jīng)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時,“毒丸”計劃就會啟動,導致新股充斥市場;一旦被觸發(fā),其他所有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使收購代價變得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后一種形式一般在對方用部分或全部股票進行收購時,被收購公司股東有權以折價反向收購主動收購公司的股票。
“毒丸”一經(jīng)采用,至少會產(chǎn)生兩個效果:其一,對惡意收購方產(chǎn)生威懾作用;其二,對該公司有興趣的收購方會減少。
有許多研究認為,“毒丸”這一反收購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動收購方的價碼,而非真正阻礙交易的達成。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jīng)濟發(fā)生重大變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權控制變化極大。“毒丸”計劃是一種被廣泛采用的反收購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毒丸”計劃的采用率已大幅下降。公司董事會不愿給外界造成層層防護的印象。公司治理評估機構也往往會給那些有“毒丸”計劃的公司較低的評級。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也不愿看到董事會人為設立一道阻礙資本自由流通的障礙。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楊陽
編輯:
han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