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門”調查不能永遠進行時
有關上市公司四川長虹遭遇知情人舉報出現公司財務數據造假嫌疑一事,在今年2月被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當地證監(jiān)會部門曾表示已受理舉報,并展開調查,但兩個多月過去了,這一調查進展如何,外界一無所知。日前,舉報人范德均因不滿調查無實質進展,又上書中國證監(jiān)會,希望監(jiān)管機構客觀調查,盡快給出調查結果。
從報道內容看,在舉報人此番上書中國證監(jiān)會之前,四川省證監(jiān)局已經約請其談話,并表示“因舉報涉及面廣和時間跨度大,需要再延長一個月調查期”。但舉報人認為,四川證監(jiān)局對長虹的調查進程、取證方式等存在很多問題,未能依照他所提供的證據查證問題,因此有了此次上書行動。
客觀而言,證監(jiān)部門在接獲針對長虹的舉報后并未將其擱置一邊,而是展開了調查,現在說延長調查期,并不等于放棄調查。另外,證監(jiān)部門的調查是否必須按照舉報人提供的證據來進行,這或許只是調查中的一個技術問題。但從舉報人的上書行動來看,這次談話顯然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說,四川證監(jiān)局的理由未能說服舉報人。
長虹此次曝出的造假問題,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涉嫌”階段,最終結論需要證監(jiān)部門作出。但是,作為一個曾經在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占有“績優(yōu)公司”名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輝煌成就象征的上市公司,四川長虹遭遇的“舉報門”不僅對這家公司形成考驗,而且事實上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監(jiān)管形成巨大考驗。
中國資本市場雖然正在向“市場化”的目標推進,但它仍然牢牢地受制于政府的宏觀調控之中。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擔負著監(jiān)管責任的同時,還更多地被賦予推動市場發(fā)展的重任,檢驗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政績指標,看的是這個市場每一年新增了多少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募集了多少資金,甚至是為國家上交了多少稅收。至于查處造假案件,雖然也在證監(jiān)部門的職責范圍之內,但每一個造假公司的曝光,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監(jiān)管部門的失職,在公司上市仍然接受行政審批的當下,這個路徑是十分清楚的。以往每一個造假公司被揭露以后,公司以及為其上市進行中介服務的一應機構都受到了懲處,但投資者經常產生的疑問是,將它們最終放行市場的監(jiān)管部門又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正是在這樣現實的拷問之下,我們發(fā)現,近幾年證監(jiān)部門的工作更多地放在為公司融資打開便利之門方面,而對于造假公司的查處,已經有所放松。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建立以后,盡管不斷有知情人向證監(jiān)部門舉報有關公司的問題,但基本上都沒有得到必要的回應,有的雖然展開了調查,但卻如泥牛入海毫無消息。正是在這樣一種現實背景下,長虹的舉報者才會對四川當地的證監(jiān)局表現出不信任,轉而上書證監(jiān)部門的最高當局。
今年年底,是上海、深圳兩家證交所建立20周年,它也被視為中國資本市場建立20周年,相信有關部門到時會有一番紀念活動,檢閱20年的成就應當是少不了的內容。長虹的造假嫌疑一旦確證,無疑會使這種檢閱打一個折扣。否定了長虹,就等于否定了中國資本市場20年成就的相當一部分,這顯然需要證監(jiān)部門拿出足夠的勇氣。但是,上市公司造假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癥,證監(jiān)部門對此不應有任何姑息和遷就。長虹確實曾經給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豐厚的回報,但如果它的財務數據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上,那么這種回報的另一面,無疑就是另一部分投資者的重大財產損失。因此,我們希望證監(jiān)部門能夠積極面對舉報,以事實來消除市場的懸疑,給投資者一個公道。就目前來說,在調查結論最終尚未作出之時,證監(jiān)部門就有必要根據調查的進展,將已經確證的事實公之于眾。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周俊生
編輯:
li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