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條”推進舉步維艱:春秋航空六年批得一航線(2)
“嘴里的吐出來不易”
專家認為,央企經多年發(fā)展,要“把吃到嘴里的吐出來”確實不易,應找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改革方式。
兩會期間,與會的郭廣昌、劉永好等民營企業(yè)家均對“新36條”的落實寄予厚望。而在不少民營企業(yè)家心中,多年來細則無法落實還有一個強大的既得利益群體的阻礙,那就是國企和央企。
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瑞對記者表示,民企發(fā)展不好,有行政壟斷以及民企自身等多重原因,但確實在一些壟斷行業(yè),一些央企經過多年發(fā)展,已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yè)鏈,這時候要把其中的一塊拿出來與民企共同發(fā)展,相當于“把吃到嘴里的吐出來”,確實不容易。這方面要繼續(xù)摸索改革的方法,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發(fā)展歷程,民營經濟、非公經濟一步步從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力量”發(fā)展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來才有了與公有制經濟“平起平坐”的地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就提出過這兩個“毫不動搖”。2004年,“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在此背景下,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非公36條”,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政策性文件。
2010年出臺的“新36條”,除了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更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長久之策。”羅國三說。
細則出臺必須要適用
據透露,細則不但保證上半年出臺,而且必須能適用,如果有部門認為有困難或不適宜出,要及時上報。
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日前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透露,目前從全國所有制結構來說,民營經濟已占大半壁江山。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8%,民間資本增長了34%。
不過,民營經濟在不少領域尤其是壟斷行業(yè)仍未獲得與國企同等待遇。陳永杰認為,“非公36條”落實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有些部門對中央鼓勵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民間投資政策的認識往往跟不上,“一些部門的人認為民間投資已經超過一半了,不宜進行過多的支持,國有比重已經明顯下降了,沒有必要專門制定鼓勵民間投資的措施,反而應該制定支持國有經濟發(fā)展、支持國有投資這樣的政策。
2月21日,國家發(fā)改委召集45個中央相關部門開會,要求各部門6月底前保證細則出臺。
一位與會人士告訴記者,這次是真的下了決心,發(fā)改委主要強調的是時間,不僅要求細則出臺,而且出臺的細則必須要能適用。如果有部門認為出臺細則有困難或者不適宜出,要及時向發(fā)改委和國辦報告。國務院相關部門將定時督察各部委落實情況。
對于今年上半年細則出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日前對媒體表示,難度依然不小,“講深一點就是要牽涉到利益集團,每一個壟斷領域和壟斷部門,都有一個相關利益集團。
黃孟復認為,不同人對改革的認識,和改革后可能會產生的新利益格局,是這個細則難出臺的主要原因。
延伸
民營經濟潛力待釋放
近年受到多重因素制約,仍取得較大發(fā)展
2006年,全國工商聯民營經濟藍皮書曾披露,2005年我國民營經濟占全國GDP的比重達65%,在“十一五”末有望上升至3/4。近兩年,工商聯的口徑是“民營經濟已占到半壁江山”。民營經濟占比下降了嗎?
民企碰到準入限制
北大民營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鄭少武告訴記者,據他了解,2006、2007年民營經濟的GDP占比已近70%,俗稱“三分有其二”,目前這一數據應該在50%-70%,由于相關統(tǒng)計數據少、統(tǒng)計口徑不一,誰也不能說能給出具體準確的數字,下降與否難以判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認為,盡管具體數字不明確,從工商聯的口徑來看,“十一五”期間,民營經濟并未按照工商聯當年的預計那樣飛速發(fā)展,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民營經濟發(fā)展確實碰到阻礙,其中原因主要在于:關鍵性行業(yè)對民營企業(yè)的準入限制。
“此前國有企業(yè)有退有進,抓大放小,家電、汽車等許多能放開的都放開了,民營企業(yè)一度獲得了快速發(fā)展。但現在有限的行業(yè)漸趨飽和,民企不得不在那些被國企壟斷把持的行業(yè)前止步。這也是目前漸進式改革帶來的問題,留到后面的這些重點、難點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李義平說。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2008年后我國采取“四萬億”刺激政策,資金全投入到國有企業(yè)、大型項目,加上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后地方政府主導的諸如山西將小煤礦收歸國有等舉措,這些調控政策也限制了民營經濟的發(fā)展?jié)摿Α?/p>
在民營經濟藍皮書里,作為民企代名詞的中小企業(yè)面臨的問題主要被歸結為:生產經營成本劇增、融資難題更加凸顯、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yè)自身素質較差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