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jīng) > 奢侈品 > 正文 |
|
第五大道
暑假去美國玩了一個月,一路上都在跟碰到的德國人、英國人、匈牙利人、阿爾巴尼亞人抱怨美國人的粗魯大咧咧以及美國的金錢至上還有無知傲慢。不知是承襲了英國人的反諷精神還是潛移默化了歐洲人對美國的偏見,忍不住想“揭露”一下美國的“暴發(fā)戶”精神,假裝一下歐洲的“貴族”心態(tài)。
蔡康永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言簡意賅的例證貴族和暴發(fā)戶的區(qū)別:同樣是客廳掛的名貴油畫,暴發(fā)戶會說這是我花了多少多少錢買的,而貴族會說,這畫上是我祖母。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這些名貴的精美的油畫和雕塑跟美國有什么關系呢?除了能證明美國人有錢,私人藏品豐富,捐助的人真大方以外,實在看不出這些東西跟美國有什么關系。不象歐洲的很多城堡,掛的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畫家繪制的王公貴族和皇親國戚。站在幾百年的屋子里,感受到的是當時的氛圍和意境,而在美國,總感覺那些東西缺了點靈魂、有淪為擺設的危險。美國有錢的富翁會買下個小島建個“城堡”供人坐船羨慕景仰,而歐洲的城堡卻都是世襲的貴族繼承的,平時作為博物館,夏天的時候去度個假。
倫敦人的紳士和貴族氣質是學也學不去裝也裝不出來的,而美國人的禮貌和教養(yǎng)總感覺是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一不留神就會原形畢露。他們也會給女士讓座,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會伸出援手,可多數(shù)的時候是要看小費說話的。給的多自然是熱情周到的服務,少了就難免戰(zhàn)戰(zhàn)兢兢看人臉色。久而久之,那些笑容的背后就有了金錢的味道,不如歐洲人看到女士會條件反射的給你開門、讓你先走來的親切友好。這種紳士和體貼是自然而然和被視作天經(jīng)地義的,可以毫無顧慮的享受,也不是錢可以左右的。的確,倫敦物價是貴的離譜,相比較,美國便宜死了。但是誰不寧愿多花點錢被別人當公主一樣的對待是不是?尤其是誰不愿意多花點錢卻生活在一群王子中間?。吭谙K沽_機場,連專門幫人拿行李的年輕帥哥臉上都是自然高貴陽光的表情。
編輯:
liaosm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