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財經新聞 > 國內 > 正文 |
|
精細化局長面臨宏觀調控
業(yè)界公認的說法是,謝在任稅務總局局長幾年中,給人印象最深且成績顯著的是推進征稅“精細化”,使國家稅收收入穩(wěn)步上漲。而對稅制改革雖然也常有提及,總不及前者突出。有人甚至以“精細化局長”稱之。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的說法是,我國稅改制度的大框架,在金人慶擔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時已經確定,謝在任時,正好使這些大的框架能夠得到好的具體落實,使我國稅收增長的“可能性”變?yōu)椤艾F(xiàn)實”。
謝就任局長一年后的2004年,我國共完成稅收收入25718億元,增收5256億元,雙雙實現(xiàn)歷史性突破。此后幾年,一直穩(wěn)步上升。謝曾表示,“稅收管理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功不可沒”。
稅務總局是國家的“收錢”之手,財政部是“花錢”之手,按照一般的邏輯,把大把的銀錢花出去,似乎比向人“收錢”要來得輕松。而事實上,謝到財政部所要面臨的問題將與在稅務總局大不相同,更為宏觀復雜。
稅收管理工作可以偏于微觀、重在執(zhí)行,而財政政策涉及到整個政府的核心職能。我國正面臨向“公共財政”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認為,在前任財政部長金人慶任上,我國的公共財政政策取得初步成績,但無論是涉及體制改革的“人權與事權相匹配”,或是對科教文衛(wèi)這些有關民生的部門進行數(shù)量上更大的合理再分配上,都尚需大開大合之手予以推進和平衡。而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通貨膨脹等不穩(wěn)定壓力,也對財政政策的調控要求更高。
不過,謝曾經在財政部的長期宏觀經歷,可能有了用武之地。他自己曾回憶,在財政部的工作使他得以在較長時間里從宏觀層面了解我國經濟發(fā)展情況。據(jù)了解,當年在財政部工作期間,謝曾直接參加過1993年-1994年的財政管理體制和稅收制度改革,并參與了調查、研究、實施的全過程。
能否發(fā)揮好曾經的宏觀背景,從“精細化局長”的謹慎作風很快換位到“宏觀部長”,應對我國急需加速推進的“公共財政”改革和宏觀調控功能,是這位新任財長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作者:
覃愛玲
編輯:
喻春來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