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埋禍根 日本深陷“失去的十年”
歷數二戰(zhàn)后的貨幣談判,最有名的當屬1985年日美等5個發(fā)達工業(yè)國簽訂的廣場協議。該協議以修正高位美元、減輕基準貨幣美元的壓力為共識,是美國主導下的美元霸權的一次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以日元大幅升值為起點,日本貨幣政策在廣場協議后被美國綁架,陸續(xù)出臺不合時宜的利率政策,催生了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資產泡沫,并在1990年被戳破。在之后5年期間,日本全國資產損失達800萬億日元,接近兩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日本作家瀧田洋一在《日美貨幣談判——內幕20年》一書里談到,“從日美間日元美元委員會開始,經過廣場協議,再到日美構造協議,那以后,日本貨幣外交就踟躕不前了。這個過程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國方面一直在想方設法控制新興的日本。從金融和貨幣的角度觀察,美國實現了東京金融市場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減輕了基準貨幣美元的負擔。”
“金融黑船”來了
1980年初期,里根政府奉行強大美元政策,美國產業(yè)競爭力迅速降低,對日、德等國家貿易赤字也顯著擴大,使國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美國將美元居高不下原因歸咎于日元估值過低,指責日本金融資本市場的封閉性和日元國際化的遲鈍。
1983年7月,里根訪日,與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達成設置日美間日元美元委員會的決議。1984年2月至5月,日美雙方工作組共召開6次會談,并在5月份公布《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金融自由化與日元國際化的現狀和展望》。隨后,日本主要金融機構開展債券買賣業(yè)務,大藏省(現財務省)廢除日元兌換限制,并將面向居住者的短期歐洲日元貸款實現自由化。
日本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大幕徐徐開啟,日本各界開始驚呼“金融黑船”(“黑船”是日本幕府末期對歐美輪船的稱呼)已逼近日本資本港口。
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的成立并未遏制美元的漲勢,1985年2月13日,美元對日元匯率報263.65日元,接近1982年的270日元高位。同年3月,美國參議院要求討論對日本的報復措施,并在4月份通過該報復案。
1985年9月22日,五國集團(美、日、德、英、法)在紐約廣場飯店宣布,一致同意修正高位美元,用賣出美元來進行聯合干預匯市。數據顯示,廣場協議后的6個星期內,各國共計賣出102億美元進行干預,其中美國32億,日本30億,德法英合計20億,其他G10成員國20億。受此影響,日元匯率持續(xù)走高,美元對日元匯價在一年之內從約240日元跌至150日元。
埋下長期蕭條禍根
廣場協議后,美元的暴跌使得從日本流入美國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價值暴跌。日本作家吉川元忠在《金融戰(zhàn)敗》中評道,“日本將自己的過剩部分轉移到了儲蓄不足的美國,并因為美元貶值而使國民的血汗結晶喪失其應有價值。”
但到1987年,貨幣市場出現了美元匯價過低問題。為防止美元過度貶值引起世界性的貨幣動蕩,發(fā)達工業(yè)國G7集團在法國盧浮宮達成了阻止美元進一步貶值的協議,具體措施包括將匯率行情“穩(wěn)定在目前水平附近”、對匯率過度波動進行干預以及降低除美之外工業(yè)國的利率,以本國利率低于美國利率的利差來保持美元匯率。日本一舉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2.5%,并將該超低利率水平維持2年零3個月之久,為資產泡沫的滋生提供溫床。
期間,日本雖有上調利率的契機,但卻不幸遭遇1987年10月26日的美國股災(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票市場前景陷入不穩(wěn)定,使日本延誤了修正貨幣政策的時機。但德國和美國分別于1988年7月和9月上調了基準利率。后來,日本央行在1989年5月之后的1年零3個月里,將基準利率從2.5%大幅地提高到6%。這種急剎車式的緊縮政策雖在消除泡沫方面發(fā)揮了作用,卻為其后日本長期蕭條埋下了禍根。
復旦大學馮昭奎教授評論道,“盡管日本政府阻止美元過度貶值也是為了使已有的對美投資不貶值,然而這種措施的結果是繼續(xù)推動對美投資并容忍美元資產進一步貶值,這意味著日本已經陷入一種極為被動的、受制于美元的圈套。”吉川元吉則直斥道,“美國玩弄匯率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減少自己的債務負擔,同時還取得扼殺日本國力之益?!?( 吳心韜)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分享到: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