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深度解讀 > 正文 |
|
房地產上演“羅生門”誰掌握著房價的真相
金融手段:抑制投資?房價轉嫁?
□本報記者于兵兵
穩(wěn)定房價的一般做法是緊縮貨幣、管理貨幣、增加稅收?!叭ツ晡覀円彩怯昧诉@三種方法,但是,實踐來看,這三種辦法的結果是增加房價?!敝袊ㄔO部原副部長、中國房地產原協會會長楊慎稱。
為防止經濟過熱,兩年來,從金融手段出發(fā)抑制需求的做法此起彼伏。首當其沖的是央行屢次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同時提高首付款比例門檻。去年6月1日起,除購買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情況可以首付款比例20%外,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首付款比例一律不得低于30%,被各商業(yè)銀行稱為房貸鐵律和底線。
另一邊,購買二手房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已經開始落實。開發(fā)商的土地增值稅、購房人的物業(yè)稅等也在開始執(zhí)行和醞釀的過程中。金融和稅務部門希望借此控制投資性和抑制投機性購房需求,以變相拉低房價。但殊不知,這三者的成本都可能通過賣方轉嫁到消費者,“所以,主觀上想為老百姓做好事降低房價,客觀上卻是越調越高。”楊慎坦言,“我們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P>
編輯:
廖書敏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