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深度解讀 > 正文 |
|
價值底線沒變
次級貸風波來勢洶洶,但從當前數據看,它對美國和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全球資產的價值底線并沒有改變。
目前美國的次級浮動利率按揭貸款的總值為7500億美元,當前的違約率為15%左右。若以違約率20%、違約損失30%計算,則此次次級貸款危機的真實損失約為450億美元;如果違約貸款全部損失,則真實損失約為1125億美元。而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估計的損失為500-1000億美元,穆迪估計的損失為1130億美元——相對于美國13萬億美元的GDP,次級貸對經濟實體造成的沖擊有限。
從宏觀經濟數據看,6月,美國的貿易赤字在縮小,存貨投資已主動下降,存貨/月銷售額降至1.26,處于歷史低點,由存貨調整引發(fā)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較小。在消費方面,通漲壓力正在減小,6月CPI的環(huán)比增長大幅下降,而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平減指數僅上升1.9%,為三年來最低,商品零售額數據也從6月的下降0.9%變?yōu)?月的上升0.3%,好于市場預期的上升0.2%。盡管未來的消費變動趨勢尚不明朗,但從美聯(lián)儲尚未決定降低基準利率看,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美國政府希望借助此次次貸危機實現經濟的軟著陸,這對于高企的資產價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從歐洲各國的經濟增長看,次貸危機應該不會影響復蘇的步伐。畢竟,次貸在歐洲本土還是被嚴格限制的。而亞洲經濟實體更是遠離此次危機的影響。因此,從實體經濟角度看,全球資產的價值底線并沒有改變。
流動性收縮資產泡沫
盡管價值底線沒有改變,但此次次貸危機卻對全球流動性產生了一次嚴重沖擊。
在危機之前,美國的長期低息和雙赤字政策推動了全球的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普遍處于估值高位。WTI石油從2003年5月的26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的7月的78美元/桶,漲幅已達到300%;LME銅的從2003年9月的1800美元上升到2006年5月的8800美元,上漲整整440%;LME鋁從2003年4月到2006年的5月的三年間上漲了147%;而金價更是飆升至每盎司700美元以上,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點。全球房價也在上漲,美國經歷了連續(xù)11年的上漲后,在2006年下半年房市扭轉前,房價收入比已接近6倍的警戒上限,而房價租金比也已達到270以上(300為警戒線)。
泛濫的流動性還使全球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異常繁榮。今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由私人股權基金推動的并購交易額已突破7000億美元。僅2007年上半年就出現了KKR以250億美元收購FirstData、黑石以39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寫字樓投資基金EOP、以260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等巨額收購,低息環(huán)境下的高杠桿成為私人股權基金獲利的最主要途徑,私募并購的杠桿率普遍達到80%以上,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圍內由企業(yè)和私人股權基金發(fā)行的債券就達到1830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25%,更接近2004年全年水平的4倍。在此背景下,收購溢價被不斷推高,收購價與預期現金流之比較2000年已高出25%。
編輯:
廖書敏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