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三歷經四大劫點終蛻變
劫點1:尋呼轉身
1992年,三年時間創(chuàng)辦五六家公司后黯然宣布“退休”的李小龍出山了。
這次是八個伙伴的盛情邀約,友情的信任和事業(yè)的野心同時放在了這個只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面前,他義無反顧。
行業(yè)的選擇是創(chuàng)業(yè)第一步。熟諳中國國情的李小龍清楚,在中國,頭啖湯是最有價值的。1992年正是中國下海經商潮的年代,尋呼業(yè)務作為唯一一塊對民企放開的電信業(yè)務,無疑有著巨大的商業(yè)空間。
北京海誠尋呼成立了。
彼時的尋呼業(yè),除了電信運營商外,多的是撈一票就走的“票友”。海誠成為相對專業(yè)的職業(yè)選手。幾年時間里,海誠尋呼迅速在京城躥紅,靜悄悄成了北京一哥。
職業(yè)選手的特別之處,在于經驗與靈敏。當大多數(shù)企業(yè)還躺在固有業(yè)務和成功上酣睡的時候,海誠已經豎起渾身的毫毛,關注著身邊一草一木的異動。
先是缺乏競爭門檻的擔憂。在瘋狂的下海潮里,任何一個行業(yè)都會迅速擠滿爭食的人群。尋呼業(yè)并沒有很高的競爭門檻,大大小小的尋呼臺如雨后春筍,一天之內就可以開張好多家。身為龍頭大哥,海誠尋呼又能走多遠?
再是大哥大的出現(xiàn)。李小龍敏感地意識到,總有一天,它將成為尋呼機的強勁對手。因為尋呼機的功能,它都有。尋呼機沒有的及時與方便,它也有。
1996年6月18日,松下尋呼的中國負責人的拜訪徹底擊毀了李小龍心中殘存的僥幸。
這一天。寒暄之后,對方說明來意,希望海誠購買他們的產品。因為海誠是北京最大的尋呼公司,或許是為了增強李小龍的信心。對方加了一句:由于對中國尋呼市場的重視,松下未來將把全球的研發(fā)中心移到中國。正是這句話,讓原來得意異常的李小龍一下子警覺了:既然松下如此有信心,為什么要讓別人分去一杯羹?再細細一琢磨:松下將研發(fā)中心移到中國,難道其他市場都已萎縮?
李小龍強烈預感到——尋呼業(yè)或許命不久矣!
1998年后,手機以幾千元的價格沖入市場,大哥大退市;2000年,中國移動用戶超過尋呼用戶,尋呼業(yè)務搖搖欲墜,此后遭遇滅門之災。而此時的海誠,已經化身二六三,在ISP市場里撈足本錢,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通信運營商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李正曦
編輯:
li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