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百三: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官員對中國股市知之甚少
謝百三
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研究中心主任
發(fā)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談了下半年要突出抓好的工作,主要是:一要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要優(yōu)化結構,保持合理投資規(guī)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之拉動,培育新消費熱點。調控房地產,促進其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促進外貿平穩(wěn)增長;加強煤電油運調節(jié)。二是著力抑制價格過快上漲,嚴查違法漲價問題。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農業(yè)。四是加強財政和金融調控。加強對中小企業(yè)支持力度,嚴格控制對“兩高”項目的貸款;強化跨境資本流動監(jiān)管,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
由于是受國務院委托發(fā)表的上述談話,因此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政府目前對宏觀經濟的看法以及政策調控的動向,因此值得認真研讀。
朱的談話相當明確地重申了中央目前的中國經濟態(tài)度:防止經濟冷卻下滑,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同時著力抑制價格過快上漲。實際上,中國經濟在奧運會之后,處于十分微妙的三岔路口。奧運會開得極為成功,但奧運會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直接拉動卻不大。而各國經濟學家根據一些國家后奧運時期經濟下滑的歷史教訓,擔心中國經濟出現一段時間調整。這些擔心并不完全是空穴來風,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
世界各國的情況,一般是實體經濟冷卻與通縮同時發(fā)生;我國這次卻不然,通脹居高不下,經濟有掉頭下行的跡象。這樣,壓通脹就會把經濟壓冷下去,而保經濟則可能逼高通脹。按照經濟學原理,這兩全局面是很難實現的。
目前最令人不安的還是房地產市場。中國整個宏觀經濟與房地產關系十分密切。目前京、津、滬房地產市場處于跌價不多、成交極少的狀況中。中房集團董事孟曉蘇異乎尋常地在此時發(fā)表講話:“什么價格都可以降,只有房價萬萬降不得,無論自住還是投資,現在都該出手了!”這種擔心代表了相當多發(fā)展商的看法。他認為房價上漲源于嚴重的供不應求,持續(xù)幾年的控制產出,使得房屋供求關系發(fā)生嚴重逆轉,特別是2007年下半年,房價上漲的原因就是供不應求。他甚至認為“樓市拐點論”是某著名開發(fā)商(應指萬科)被媒體裹脅的結果。孟曉蘇的這些分析我認為與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現實情況不符,其實,從去年10月以來,一邊股市領先大跌,一邊房市在深圳、廣州的帶領下也高位縮量,成交極少,非常像2001年5月的中國股市,高位縮量徘徊,成交稀少(后來跌了5年)。至于王石的“拐點論”是有道理的,王石是何等人物(他曾經和我聊過兩天),怎么會迫于媒體的裹脅胡言亂語?
他認為輿論導向使老百姓心理預期變了,說“目前的房價沒有跌,而是在漲,只是漲幅比去年低了很多”。為此,他高喊“不論是投資型還是自住型購買,都到該出手的時候了”。筆者是不同意這種看法的,大多數城市房地產成交量萎縮,絕對下跌或者是漲幅變慢(促銷手段五花八門)。其實房產的投資性不好,主要是流通性不好。買了房,賣掉就太麻煩了。自住型也不必急,看一看再說,這里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在冷卻,工資、收入在下降;付高額按揭沒了信心,只能租房觀望,等其下跌;買房子住或者投資的熱情在下降。
孟曉蘇的呼吁流露出發(fā)展商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有可能醞釀著房地產市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
從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經驗看,本幣升值引起的泡沫經濟破滅后,股市先跌,房地產市場也會大跌一場。日本跌了80%,有的地區(qū)幾乎跌到貨幣升值前的水平。臺灣下跌了30%~40%,都是股市大跌四個月到半年后發(fā)生的。中國有沒有可能幸免此劫(畢竟與它們相比較,當時房地產和股市漲起來有共同之處,當然也有不同之處)?
賀宛男近日撰文分析了某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指出,該公司在2008年上半年曾大量拋出股票,認為它們是最大的空頭。
筆者認為,面對著世界各國中罕見的獨有的最嚴重的洶涌而下的大熊市,在當時高位果斷清倉,堅決離場是明智的選擇,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都是企業(yè),都有自己的股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怎么能阻止它們的出逃呢?應該指出的是,它們何以不跑光?此外,相關部門領導不應再閉眼說瞎話,何必邊跑邊否認,還安撫人心什么,這一點賀老師批評得一針見血。
其實,基民是很苦的,總認為基金公司會管好自己的錢。而基民嘗過了2006-2007年的分紅甜頭,對2008年的大熊市,毫無思想準備。1元變成三四元,分紅又去買1元新基金,后來跌到0.7元、0.8元,就死活不肯斬倉而出,總覺得是虧錢了。其實還有2.8-3.2元,還是賺錢的;但視覺上不舒服,于是就成了長期抗戰(zhàn)的基民,越跌越低,實在是很值得同情的。
筆者多次談過,這次股市大熊的主要原因是:從緊的貨幣政策;成本很低的大小非源源而出,一次次出現解禁高潮。
現在,“大小非”仍然是影響股市走勢的主要矛盾。證監(jiān)會于本周三指出:“大小非加速減持純屬誤導”,指出,某媒體報道了23筆11.72億元減持,真正屬大小非的為3.39億元,其他還包括新老劃斷后IPO公司形成的限售股轉讓及其他原本就在大宗交易系統(tǒng)交易的股份轉讓情況。筆者認為,其實從長遠看,大小非出來多少是關系不大的,一個是長痛慢痛,一個是短痛急痛。關鍵是它們成本極低,加之新老劃斷后IPO公司的新的限售股(其成本也很低),給人們心理壓力和現實壓力很大。
此外,目前仍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yè)稍多了些貸款),但宏觀經濟走勢有向下向冷的趨勢,這也決定了股市的走勢。
證監(jiān)會與人為善,全力維穩(wěn)。取消紅利稅完全應該,稅后利潤分的紅,再收稅,就是重復征稅。我一直認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官員對中國股市了解似是而非,知之甚少。
應指出,美元走強并不表示美國經濟已好轉,而是歐元區(qū)及英、日等經濟走得太差了。日本股市也跌得面目全非;越南通脹居高不下,這都對中國經濟學家形成警惕。世界注目著奧運會、殘奧會后的中國,中國經濟也會有波動。本周股市在2310-2440點之間波動,成交量極少。金融、證券股十分活躍,出現了一些套利和低吸高拋的機會。投資者可以選擇好的品種,打些游擊戰(zhàn),減少損失。
理財一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作者:
編輯:
he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