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眼中,曾經是白領的人如何看待“新白領標準”?記者做了一些個案調查發(fā)現,對新標準的看法雖然各不相同,但話語間都流露出對所謂的白領人群生活狀況的憂慮和不滿,表示白領們或為了房子苦苦奮斗,或整日為工作奔忙,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 調查對象:洪曉晶,33歲,畢業(yè)于重點高校,碩士,供職于事業(yè)單位6年
我認為“新白領標準”挺有道理,既有物質水準,又有精神追求。雖然有些條件過于苛刻,但總體想法是對的。現在很多所謂的白領其實只是“蟻民”,有必要重新定義一下。在我看來,白領即使不是中產階級,也是十分接近中產階級的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都要達到一定標準,而不是現在為了房子苦苦掙扎的人。
在這些標準中,我認為有一套“蝸居”最有必要,至于月薪2萬元、有15萬元左右的車子、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有鐘愛的時尚品牌就見仁見智了,這些會因個人的情況不同而有差別,生活要有品質,但也不需要這些條條框框來約束。
● 調查對象:章峰,30歲,畢業(yè)于重點高校,碩士,現供職于證券公司
太離譜了。上海多數白領的收入和生活不能達到這個水平。在美國,白領就是指我這樣的人,目前我達不到這個標準。這個新標準顯示出,“居上海,不大易”,上海物質生活壓力大,所以人們會不自覺地把白領的標準提高。我不是白領,我就是一個“蟻民”。
● 調查對象:嚴杰,29歲,畢業(yè)于重點高校,本科,現供職于一家律師事務所
我覺得這個標準沒什么意義,符合標準的人群太少,適用的人群也少,就沒有參考價值。我有很多朋友,資產和收入達到這個標準的不少,但工作時間和生活方式就達不到,他們的工作都非常忙,很少有時間休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是對白領的重新定義,那么只有大中型企業(yè)的中高級管理人員才算白領,也就是說,白領根本就沒那么多,過去意義上的辦公室職員就不是白領。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