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美聯儲的量化寬松與中國的通脹風險(3)
中國通脹與泡沫的風險將大幅上升
新興市場中投資潛力最大的,恐怕非中國莫屬。盡管今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也有所放慢,全年增幅將超過10%已經沒有什么懸念,明年應該也可以保持在9%左右。這樣的增長速度自然是非常令人矚目的,再加上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央行已經從10月開始加息,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也非常清晰。從現有的數據判斷,最近,流向中國的資本陡然增加,以至于央行行長公開提出要建一個“池子”來蓄納龐大的外資。可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熱情,已經不是猜想,而是事實。這就給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即使沒有外資干擾,中國的通脹壓力已經十分明顯。去年頭10個月,中國還在通貨緊縮之中,但從今年年初開始,CPI就穩(wěn)步上升,從8月的3.5%,到9月的3.6%和10月的4.4%,食品價格上漲已經超過10%。更重要的是國內專家普遍認為官方的CPI數據存在低估的可能,有專家猜測,實際通脹已經高達5%-6%。低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服務業(yè)價格上升非??欤俜綌祿]有反映出來,而且CPI構成中,服務業(yè)的比重也明顯低于實際開支的比重。
即使不考慮低估的問題,從8月到10月,CPI的環(huán)比增長已經分別為0.6%、0.6%和0.7%。這說明,最近CPI環(huán)比增長年率已經超過8%,這不但遠遠超過央行確定的3%的目標,也明顯高于一些經濟學家認定的5%的最高值。判斷經濟指標的態(tài)勢,環(huán)比數據比同比數據要重要得多,因為同比變化所反映的是過去12個月的變化的累積,而環(huán)比變化所反映的卻是最新態(tài)勢。這是為什么國際投資者和主要國家央行官員一般都不看同比數據,而只關注環(huán)比數據。
中國通脹風險大,不僅僅反映在當前的CPI數據上,更重要的是國內還存在三大推動力量:
第一,食品價格往往是指示中國高通脹的一個領先指標。一些專家往往輕視食品價格上漲的全局性風險,其理由是食品價格上漲往往跟氣候變化有關。這一點誠然沒錯,通脹畢竟是個貨幣現象。但是,食品價格上升,首先反映了寬松的貨幣政策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它容易推動通脹預期。中國在改革期間幾次比較大的通脹風潮,包括1988年、1993年、2004年和2007年的高通脹,無一例外,都是從食品價格上升開始的。
第二,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出現了民工短缺的現象,工資水平大幅上升。一些調查發(fā)現,許多省份的工資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了20%。經濟學家們討論中國是否已經到達“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市場將從過剩轉向短缺。我的判斷是中國離那個拐點已經非常近,一個直觀的證據是農村中幾乎已經沒有中青年勞動力了。無論如何,工資上升恐怕不是一個短期性現象。工資上漲,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和增加消費開支,但也不可避免地會提高通脹壓力。更何況,其他生產要素的成本,如電價、燃氣價和水價,也在普遍上升。
最后,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達到9.6萬億元,今年很可能超過7.5萬億元。錢如此之多,存款利率又低于CPI,這樣就迫使投資者投機。去年是炒股市、炒房地產,今年又轉向大蒜、綠豆、棉花、蘋果和食糖等等。這些價格輪番上漲的背后,是龐大的流動性需要找到出口,行政手段干預不解決根本問題。我與王勛和華秀萍曾經做過一個關于通貨膨脹決定因素的研究,今年年初,我們根據那個結果預測,如果流動性狀況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今年的通脹將上升到7%-8%,現在看來大致應驗了。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分享到: | 鳳凰微博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huangs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