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聞,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將集體漲價,掀起軒然大波。從法律到消費者權益維護方面,都有人提出質疑,新華社更是連發(fā)五篇文章,指責大型企業(yè)竄通漲價——是可忍孰不可忍?
對企業(yè)的道德譴責無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責怪企業(yè)漲價不如責怪全球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寬松的流動性是石油等基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罪魁禍首。
目前為止,全球流動性仍在泛濫,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全球原油價格站穩(wěn)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國到現在都處于負利率狀態(tài),寬松的流動性直接導致兩大結果:通脹預期揮之不去,所有與石油相關的原材料價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貨市場絕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單,說明目前的石油價格上升是流動性過剩的產物,而不是實體經濟的真實需要。
日化產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聯合利華大中國區(qū)副總裁曾錫文向媒體表示:“日化行業(yè)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桶漲到了現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類產品價格上漲了60%,植物油價格上漲了50%~60%,無機鹽價格上漲了40%~50%,而運輸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不少?!?/p>
筆者恰巧在上周與某家中型日化產品的董事長見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50%以上,大宗的洗發(fā)水等產品如果不漲價,就是賠本賺吆喝,目前之所以還能支撐,主要是因為去年囤積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梢?,這一輪漲價是大企業(yè)漲價在先,隨后中小型日化企業(yè)必然跟漲。
上一輪日化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處于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fā)之前的通脹全面惡化之時,而現在,我們顯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脹的陰影。
下游的日化企業(yè)日子難過,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業(yè)過上了繁花似錦的好日子。根據2010年年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頭,總利潤達到2651億元人民幣,其中中石油凈利約1400億元、中海油544億元、中石化707億元,漲幅分別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國成品油價格已經到達歷史最高點的時候,石化巨頭們仍然以原油價格上漲、煉油虧損為由,繼續(xù)游說成本油價格上升。上月,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發(fā)改委已宣布上調汽、柴油價格,汽油價格升幅約為4.5%,柴油價格升幅約為5.0%。據興業(yè)銀行(601166,股吧)測算,此次油價上調效應在工業(yè)生產中完全傳導、釋放后,將帶動PPI環(huán)比上升約0.3個百分點,帶動CPI環(huán)比上升約0.2個百分點。
事實上,不僅成品油價格上升到歷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價格也在大漲特漲,如丙烯、環(huán)氧丙等產品的價格也在節(jié)節(jié)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業(yè)的原材料價格。一輪由貨幣流動性過剩推導的通脹已經傳導到下游產業(yè)鏈,包括糧食、日化品等在內的所有企業(yè)的價格都處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時,最應該受到譴責的是包括美聯儲、中國央行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這些央行不負責任地大規(guī)模貨幣發(fā)放行為導致全球流動性失控,全球通脹預期進一步惡化。其次,應該受到譴責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頭,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關鍵時刻保持經濟穩(wěn)定,但現實已經證明,這些企業(yè)往往在通脹預期惡化的時候火上澆油。
不指責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指責石化巨頭們火上澆油,一味指責下游的日化企業(yè)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無疑是杮子單撿軟的捏。因為他們不敢指責央行,不敢指責大型央企,卻對下游企業(yè)的價格說三道四,難道是想讓下游企業(yè)扛住所有的通脹成本?如此欺軟怕硬的結果是讓全部的下游企業(yè)破產。
當然,我們不懷疑有些巨型企業(yè)在價格方面可能會互相通氣,但在這方面法律有嚴格的約束,照章辦事即可。《反壟斷法》規(guī)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壟斷協議,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如果有確鑿的證據,嚴厲處罰就是。
發(fā)改委在對竄通上漲農產品價格的經銷商進行了處罰。沒有不怕發(fā)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棄中國這個大市場。
去年7月,發(fā)改委通報了山東省某經銷商囤積大蒜,哄抬價格被處以10萬元罰款;河南省中牟縣當地冷藏保鮮協會組織經營者相互串通,操縱大蒜冷藏收費標準被處以8萬元罰款;廣東省廣州市大鵬物流2號倉西一庫某經銷商哄抬綠豆價格,被處以2萬元罰款。吉林玉米中心批發(fā)市場有限公司等企業(yè)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操縱綠豆市場價格,被處以法定最高處罰額100萬元。發(fā)改委的重拳出擊讓價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綠豆仍存在小幅上漲,說明除了竄通漲價之外,還存在貨幣與成本因素。
處于產業(yè)鏈后端的企業(yè)不掌握營銷渠道,竄通漲價成本極高,并且,產品替代效應強,即使大品牌竄通漲價,質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擴大市場,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競爭性強的下游企業(yè)不會使出漲價的招術。
斥責企業(yè)必須分清原委,否則,我們就是在處罰市場本身,而放過了制造通脹的部門與企業(yè)。我們指責市場行為,很有可能是在為損害市場的貨幣與壟斷行為脫罪。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網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分享到: | 鳳凰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