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深度解讀 > 正文 |
|
治標,治本
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外匯投資公司消化的也僅僅是部分存量外匯儲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源源不斷的新增外匯儲備難題。如此,在出盡所有的招數(shù)之后,央行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仍將面對過去幾年苦斗流動性的困局。
李揚指出,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中國的儲蓄長期高于投資,二是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擴大。
從儲蓄來說,由于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是個長期系統(tǒng)工程,決定了這個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扭轉。而從國際收支來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和要素價格的非市場化,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投資優(yōu)勢,并造就了“世界加工場”的地位。
因而,流動性過剩將是一個長期的現(xiàn)象,李揚認為,國際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長并不能通過短期政策措施調整消除。
而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持續(xù)存在,使流動性過剩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也曾撰文稱,造成流動性過剩的根本原因是巨額雙順差條件下人民幣小步快跑的升值政策。他給出的“藥方”是,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設計一個好的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
王自力也認為,只有一次性升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過,趙曉認為,這是個很難操作的方法。首先是一次性升值的定價很難,市場化的準確的人民幣匯率在哪里?這在要素價格并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很難測算;其次,中國的外匯市場還很弱,對沖工具和避險工具有限,一次性升值的風險太大;此外,就業(yè)和企業(yè)的承受力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無論是小步快跑,還是一次性升值,只是兩個不同的痛苦故事而已”,他說,“在它們之間沒有最完美的選擇。”
作者:
杜艷 歐陽小紅 王延春
編輯:
廖書敏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