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銀行股陸續(xù)圈錢,雖然這次改名叫次級債,與較早前的增發(fā)、配股、可轉債好像有所區(qū)別,貌似不向股市投資者要錢,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購買次級債的資金如果不買次級債,可能就會流入股市。說到底,銀行股再融資,還是從股市圈錢。
通過銀行股融資,明白了一個詞叫巧立名目。曾幾何時,銀行股流行承諾不進行再融資,但是可巧資本充足率紅線要求銀行要么增加資本金,要么縮減業(yè)務。于是各大銀行都想新辦法,次級債這個舶來詞新鮮出爐。
其實,能夠掏錢買次級債的機構,多半都和銀行關系密切,在銀行危難時刻,機構勇于掏錢認購,雖說認購款說不定也是找銀行曲線貸款所得,但銀行怎么也欠了機構一個人情。最后這些次級債總還要有個說法。本欄擔心,當股市好轉的時候,說不定還要向這些機構定向低價增發(fā)股票讓人家得點實惠,或者將來資本充足率不再是問題時,將次級債轉為可轉換債券,大家皆大歡喜,最后由中小投資者買單。
有一個問題讓人很難理解,既然大銀行基本屬于國有,又何必弄什么次級債,直接向財政部發(fā)行新股補充資本充足率不就完了,財政部的錢給了大銀行,其實還是由國家管理,不會給任何數據帶來不良影響。中小投資者既不用變相掏錢,又感覺到了與財政部的榮辱與共,多么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樣補充資本充足率,理論上銀行股本可以無限大。
可能有人說這其中有種種問題,但是向股市要錢就沒有問題嗎?現在股市已經處于極度低迷的程度,雖然近兩日稍有起色,但是仍然屬于久病初愈,任何形式的圈錢行為都應該暫緩。就是不為中小投資者考慮,管理層也應該讓股市保持長長久久的融資功能,不要把A股弄成竭澤而漁。
次級債這個事物,其實并不適合目前的中國銀行業(yè),弄出這么個權責存在隱患的舶來詞,只為了表面上的達標,卻為今后留下了麻煩。次級債可以充當股本計入資本充足率,將來若真有哪家銀行經營不下去,清算下來的資金最后要先給次級債債主,中小投資者還是什么也拿不到。看起來好像次級債債主也承擔了較大的風險,跟中小投資者仿佛是一頭的,但是歸根結底,真到“最終審判日”,還是排在咱小股民前頭。倒不如干脆定向增發(fā),大家一塊當股東,要好一塊好,要賠一起賠。
本欄以為,對于中小投資者,倒也不必因銀行股圈錢而對股市更加悲觀,股市漲跌自有其內在規(guī)律,跌多了就會漲點,過度悲觀之后也會有曙光出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 鳳凰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