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評論員 潘穎
日前,國際刑警組織官方網站掛出一紙紅色通緝令,通緝對象為中國大陸投行界明星人物——謝風華,通緝令的請求發(fā)布單位為“中國上海市公安局”,其罪行類別為“欺詐”。謝風華由此成為中國大陸證券界高管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第一人。
謝風華曾任國信證券投資銀行事業(yè)部副總裁,2009年2月跳槽至中信證券擔任投行部執(zhí)行總經理。其妻安雪梅,亦為首批保代,曾任華泰證券投資銀行部高級副總裁。
事發(fā)時的謝風華正在中信證券主持ST興業(yè) (600603.SH)的重組事項,其間利用財務顧問身份高調地將重組信息在關鍵交易時點透露給不少機構和親友,甚至還親自操刀買賣,終在去年3月得知證監(jiān)會派人調查,而赴港旅游一去不回。
安雪梅則亦被曝曾在2009年借謝風華負責福建天寶礦業(yè)集團借殼萬好萬家(600576.SH)、常州億晶光電借殼海通集團(600537.SH)的機會,從中進行內幕交易,非法獲利167萬余元。安雪梅亦步丈夫后塵,突然辭職后人間蒸發(fā)。
謝氏夫婦皆為投行界元老,至今,對于二人究竟皆被批捕,還是謝風華仍在逃海外,仍無確定消息,唯一確定的是,這對昔日的投行明星夫婦,已因涉嫌內幕交易而折毀前程。
“干這行的沒幾個干凈”
以謝氏夫婦投行高管的卓越地位,其家庭年收入或不在1000萬以下,以職業(yè)前途做賭注的內幕交易為其帶來的收益應遠不在區(qū)區(qū)百萬之微。
表面光鮮無兩的職業(yè)光環(huán)覆蓋的是證券業(yè)制度之積弊難除下的陰暗和暴利。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培育大型企業(yè)和提升產業(yè)水平為名,積極推動企業(yè)兼并重組和上市公司做大做強,令資本市場重組和借殼概念層出不窮,不僅地方政府保殼有望,上市公司摘星脫帽有望,投行律所獲取高額費用有望,參與重組的諸多內幕人通過資本市場獲取暴利更是有望。
在證券交易中,有三大手法可違規(guī)獲利,其一是虛假陳述,其二是操縱股價,其三是內幕交易。前兩種手法都要經過市場公開展現,較易發(fā)現。內幕交易則隱蔽得多,獲利也更加豐厚,被覺察的難度較大,覺察后被查證的難度更大,因而一直是證券違法的“誘人”地帶。
因此,偏激者認為:“干這行的沒幾個是干凈的。”這話雖然有一棍子打死一片的武斷,卻不折不扣地反映了中國證券市場內幕橫行、獲利者甚眾而最終暴露者寥寥,以致集體有恃無恐的現狀。事發(fā)前謝風華幾乎不加掩飾的高調泄露內幕信息即是明證。
不能總找軟柿子捏
然而,為什么偏偏是謝風華被盯上了?
但凡在中國股市里稍微混過個把年頭的投資者想必都有體會,今天出個虧損股連續(xù)漲停,明天出個高管在某時刻集體精準減持的事頻而有之,多是吵鬧一陣就無聲無息,由此鍛造了一批敢于橫視質疑且屹立不倒的公司。
比如吉林制藥(000545.SZ),該公司三次虛假重組,有重大內幕交易嫌疑,本地資金跟隨炒作,股價上躥下跳,事件幾近曲折,任媒體公眾吵翻天,證監(jiān)會最終也沒給出個明白意見。其間還曾曝出該公司曾聘兩證監(jiān)會前官員擔任獨董,監(jiān)管者和監(jiān)管對象的關系曖昧到了這種地步,實在不能不令人感嘆“貓和老鼠進洞房”的時代悄悄降臨。
但也不能說,證監(jiān)會所查處的案件沒有牽涉官大勢大的人的。比如南京市經委原主任劉寶春,因涉嫌高淳陶瓷(600562.SH)內幕交易非法獲利700多萬元被送去法辦,此案成為全國首起公務員涉足內幕交易而獲刑的案件,算是一大成果。
但更多的則是“柿子找軟的捏”,被查被抓的不是市場“倉鼠”,就是“墻倒眾人推”的“死老虎”。前者如參與“老鼠倉”的明星基金經理李旭利,后者則有中山公用內幕交易案主角原中山市市長李啟紅,被“雙規(guī)”后才知其原來有此丑聞。
自我監(jiān)管難上加難
打死耗子一千,不如抓活老虎一個。當然,一旦涉及官員,證監(jiān)會也很為難。借殼重組往往涉及各級政府、國資委、有關部委等多個實權部門,要證監(jiān)會自己去監(jiān)管同級甚至上級,實在夠難,如果自己管理自己,那就難上加難。
中國證監(jiān)會擁有的審批權利之重使其自身亦屬內幕人范疇,其純潔性猶為重要,去年沸沸揚揚的“李莉事件”戳中的正是這根神經。官方自己也已承認過,政府官員已成為打擊內幕交易的重點對象之一。
這很容易想見,在中國,什么都要政府層層審批,官員不僅率先知道重組細節(jié),還握有生殺大權,那么公司和機構向上報送方案時會不動腦筋去利用“內幕消息”這個無成本的賄賂疏通打點嗎?試想,當李啟紅親自與中山公用負責人一起到證監(jiān)會匯報資產重組方案時,證監(jiān)會人士能以何種面目相對,李啟紅又是怎么與上市公司的人站到一起的?
按現行規(guī)定,證監(jiān)會人士離職一年后才能到上市公司任高管,但實際上很多證監(jiān)會前官員,離職幾個月甚至個把星期就趕赴上市公司,名義上不叫高管,但拿高管的待遇。網絡上更是展出過一份統(tǒng)計梳理出的證監(jiān)系統(tǒng)官員與被監(jiān)管機構高管交替任職的清單。
內幕交易查證困難,查證在職官員涉案更是難比登天,既然沒有任何現實經驗和制度保障能讓公眾充分信任誰,那么只好寄希望于兩點。第一,減少長鏈條重組,減少內幕知情人數量;第二,打破過度集中的權力審批,杜絕權力資本聯合起舞的土壤環(huán)境??荚u證券市場秩序規(guī)范的根本標準不是抓了幾個“謝風華”,而是內幕交易橫行的局面徹底改觀,否則我們很難就說:“證監(jiān)會,老虎打得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 鳳凰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