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深度解讀 > 正文 |
|
紅籌回歸:讓內地資本市場更快成長
《新財經》:紅籌公司是在香港成熟資本市場中成長起來的,回歸A股后,對內地資本市場走向成熟能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金巖石:紅籌股的回歸是A股市場的利好,而且是長期利好。從中國遠洋掛牌A股看,A股市場的確高價歡迎了紅籌股的回歸,這是市場化的決策,并非政府定價。在香港市場上“鍍金”回歸的上市公司,就像畢業(yè)后在海外就業(yè)一段時間之后回國的留學生一樣,其行為方式和工作習慣都比較規(guī)范,也就是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都比較規(guī)范。
從首批回歸的紅籌股可以看出,幾乎都是行業(yè)領袖,是由于原來內地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和其他條件限制而選擇赴港上市的,所以有“王者歸來”的風范。同時,紅籌股在香港的投資機構多半還會通過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交易跟隨到內地股市,這些機構的研究團隊自然也就從原來的港股追蹤變?yōu)閮墒型瑫r追蹤,從而無形之中在挖掘著潛在的套利機會。
張仕元:成熟的資本市場似乎有許多評價指標,除了法律法規(guī)及監(jiān)管、投資者結構外,市場藍籌公司的數目以及估值的相對穩(wěn)定與合理也是評價的主要依據。不可否認,我們目前依然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無論是市場結構、制度建設、監(jiān)管水平,還是公司行為、投資者結構與估值方面,都與發(fā)達國家成熟資本市場存在差異。紅籌股都有在成熟資本市場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經驗,許多公司還是香港恒生指數的重要構成指標。這些公司的回歸,一方面可以為內地市場上市公司樹立良好的公司行為楷模,另一方面其在成熟市場的合理估值也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估值的借鑒,促進內地市場走向成熟。隨著紅籌的回歸以及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實施,一直困擾市場的A+H估值差價問題會逐步得到消除。
另外,滬深市場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市場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指數的構成失衡,從上世紀90年代的深發(fā)展和長虹,到現在銀行股在指數中的比例,都表現出了一個權重失衡問題,即這些個股或板塊的比例過高。權重失衡往往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市場被操縱的可能性增大,二是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降低。紅籌股中有許多是業(yè)績非常優(yōu)秀的藍籌企業(yè),其在宏觀經濟中的影響和比重也非常大。因此,紅籌的回歸,無疑會進一步增加藍籌公司在市場中的權重,改善市場行業(yè)結構。如,在現代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石油開采和信息服務業(yè)在A股市場的權重將上升,使市場更好地反映宏觀經濟的波動,同時也使市場的抗風險能力提高。
流動性可疏不可堵
《新財經》:內地股市已經走過了一年半的牛市行情,紅籌回歸是否能更好地滿足內地日益高漲的投資需求?
張仕元:《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改,尤其是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成功,極大地激發(fā)了內地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使社會閑散資本得以解放,也促成了今年的儲蓄資金大搬家。全社會資本的解放與上世紀70年代末農村勞動力解放、90年代初社會商業(yè)觀念的解放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資本的解放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走向更高階段的重要動力。紅籌回歸使困擾我國多年的融資結構不協(xié)調(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問題迎刃而解,中國經濟和中國的優(yōu)秀企業(yè)將攜資本優(yōu)勢,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并購以及全球資源配置方面獲得更大的自由度。鑒于此,對于內地投資者的投資熱潮,應該以更加理性的思維去對待,不要盲目地打擊、甚至嘲諷剛入市的股民。我曾說過:股市存在泡沫有其合理性,但流動性可疏不可堵。
作為市場的管理主體,更應該好好利用市場手段,科學地化解流動性過剩問題,降低市場泡沫的積聚風險。如利用社會資金盡快解決我國的技術創(chuàng)新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問題、資源瓶頸問題、環(huán)保問題,等等;以更好地保障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和諧、健康、快速發(fā)展。但對于投資者投資熱情的日益高漲,顯然我們的主管機構準備不足,無論是資本市場建設還是投資品種的供給,感覺都很被動。無奈之下,就只有采取提高交易成本的策略了。紅籌股的及時回歸,無論是增量發(fā)行還是存量發(fā)行,都將更好地緩解投資品供給不足問題,消除市場泡沫的進一步聚積。
編輯:
廖書敏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