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問題已超過一國的范疇,成為全球面臨的普遍問題。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一種“公共物品”,是全人類共同享有的資源,一國很難在保護環(huán)境問題上有太大建樹,需要全球攜手,相互合作,達到全球環(huán)境治理的善治。但是,由于國家利益的固有特性,目前的全球治理面臨重重困境...
導讀: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結束,未獲得有約束力協(xié)議。但是,人類拯救地球的行動不應停止,中國爭取發(fā)展權的努力也還在繼續(xù)。鳳凰網(wǎng)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嚴肅應對氣候變化,主動承擔責任,我們永不放棄。面對發(fā)達國家壓力,差別承擔義務,我們誓不妥協(xié)!【請在此簽名】 |
新華社曝溫家寶哥本哈根斡旋內幕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溫家寶總理發(fā)表了重要演講,宣示了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呼吁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合作。[詳細]溫家寶:中國將努力實現(xiàn)減排目標溫家寶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積極努力,加強合作,必須保持成果的一致性。[詳細] |
鳳凰網(wǎng)與氣候組織攝宣傳片亮相哥本哈根鳳凰網(wǎng)與國際氣候組織聯(lián)合拍攝宣傳片“Think Again”亮相哥本哈根。[詳細] |
最新報道 |
---|
相關評論 |
---|
|
鳳凰調查 |
|||
---|---|---|---|
|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
---|
全稱是《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會議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 |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
1992年9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會議上制定。目的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詳細] |
京都議定書 |
---|
1997年12月條約在日本京都通過,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間開放簽字,共有84國簽署。[詳細] |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杰夫談排放權交易機制 |
---|
黃杰夫:通過交易機制減少排放行之有效通過交易機制來減少碳排放是一種好辦法,這種機制在國際上也得到了驗證。美國電廠之間進行的二氧化硫交易,使美國酸雨十年來下降了將近40%到50%。[詳細] |
黃杰夫:價格信號驅動企業(yè)進入低碳領域比如說像清潔能源投資。這個技術可能風險很高,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每噸二氧化碳的指標有一個價格。[詳細] |
黃杰夫:碳排放交易很值得在中國開展怎么樣通過市場化手段,使企業(yè)在一套金融平臺上運作,使合規(guī)減排的綜合成本降到最低,這值得我們研究。[詳細] |
奔赴哥本哈根前夕—— 黃杰夫做客鳳凰網(wǎng) |
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鄒驥談中國角色 |
---|
鄒驥:中國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中國作為發(fā)展中的大國積極采取行動,帶來積極的影響無可厚非,但是切不可因此而認為中國將起到領導作用。我們中國還有7億農(nóng)民。[詳細] |
美國政治復雜性是阻礙會議的重要原因奧巴馬政府提出了一個目標,盡管是個全世界都不太滿意的減排目標,但是能不能得到國會批準還是未知數(shù)。[詳細] |
中國每年需多花780億美元來實現(xiàn)減排中國到2020年單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要降低40%到45%的目標可以達到的,但需要每年支出780億美元增量成本。[詳細] |
奔赴哥本哈根前夕—— 鄒驥做客鳳凰網(wǎng) |
哥本哈根的困境: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的二元悖論 |
---|
環(huán)境問題已超過一國的范疇,成為全球面臨的普遍問題。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一種“公共物品”,是全人類共同享有的資源,一國很難在保護環(huán)境問題上有太大建樹,需要全球攜手,相互合作,達到全球環(huán)境治理的善治。但是,由于國家利益的固有特性,目前的全球治理面臨重重困境...
動不如靜:免費搭車的誘惑
公共品的一個特點是無排他性,一旦提供,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大氣層和臭氧層就是典型的全球公共品。一國治理,全球享用。
目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減排的責任和義務上仍存明顯分歧,許多發(fā)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推卸責任。
[詳細]
動靜兩難:國家的囚徒困境
歐盟并不愿意成為CDM機制的唯一驅動力量,所以美國等國家是否也加入將是關鍵。
[詳細]
非洲國家代表聯(lián)合抵制談判,是為了抗議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不愿大幅削減碳排放;而美國共和黨人抵制辯論,則是為了盡量拖延氣候方案通過的時間。一方要求減排更多,另一方壓根兒不想減排。
[詳細]
如何行動:求同存異的智慧考驗
各國都需要作出妥協(xié),但前提是妥協(xié)不能超過底線。同時,是否妥協(xié),也要看談判對手是否有誠意。從目前來看,發(fā)展中國家普遍認為發(fā)達國家明顯缺乏履約的政治意愿,因此各方都還沒到妥協(xié)的時候?,F(xiàn)在迫切需要富有建設性的具體提案。
[詳細]
分析評論 |
---|
中國發(fā)改委李高:哥本哈根會議或無果而終 黃英賢:哥本哈根需達成全球參與的有效協(xié)議 陳曉晨:哥本哈根會議的合縱連橫 |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背景:環(huán)境不斷惡化 |
---|
|
哥本哈根的使命:人類最后的救贖 |
---|
15年:走向哥本哈根 |
---|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 是聯(lián)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首腦會議上通過。公約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約已擁有189個締約國。公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COP)于1995年在德國柏林召開。[詳細]
COP1·德國柏林 1995年
會議通過了《柏林授權書》等文件,同意立即開始談判,就2000年后應該采取何種適當?shù)男袆觼肀Wo氣候進行磋商,以期最遲于1997年簽訂一項議定書,議定書應明確規(guī)定在一定期限內發(fā)達國家所應限制和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詳細]
COP2·瑞士日內瓦 1996年
會議就“柏林授權”所涉及的“議定書”起草問題進行討論,未獲一致意見,決定由全體締約方參加的“特設小組”繼續(xù)討論,并向COP3報告結果。通過的其他決定涉及發(fā)展中國家準備開始信息通報、技術轉讓、共同執(zhí)行活動等。[詳細]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在大會上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它規(guī)定從2008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詳細]
COP4·布宜諾斯艾利斯 1998年
大會上,發(fā)展中國家集團分化為3個集團,一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島國聯(lián)盟(AOSIS),他們自愿承擔減排目標;二是期待CDM的國家,期望以此獲取外匯收入;三是中國和印度,堅持目前不承諾減排義務。[詳細]
COP5·德國波恩 1999年
通過了《公約》附件—所列締約方國家信息通報編制指南、溫室氣體清單技術審查指南、全球氣候觀測系統(tǒng)報告編寫指南,并就技術開發(fā)與轉讓、發(fā)展中國家及經(jīng)濟轉型期國家的能力建設問題進行了協(xié)商。[詳細]
COP6·荷蘭海牙 2000年
談判形成歐盟-美國-發(fā)展中大國(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勢。美國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執(zhí)意推銷“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試圖以此代替減排;歐盟則強調履行京都協(xié)議,試圖通過減排取得優(yōu)勢;中國和印度堅持不承諾減排義務。[詳細]
COP7·摩洛哥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COP7上,通過了有關京都議定書履約問題(尤其是CDM)的一攬子高級別政治決定,形成馬拉喀什協(xié)議文件。該協(xié)議為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締約方批準京都議定書并使其生效鋪平了道路。[詳細]
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會議通過的《德里宣言》強調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仍然是各締約國今后履約的重要任務?!靶浴敝厣炅恕毒┒甲h定書》的要求,敦促工業(yè)化國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2%。[詳細]
COP9·意大利米蘭 2003年
在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情況下,俄羅斯不顧許多與會代表的勸說,仍然拒絕批準其議定書,致使該議定書不能生效。為了抑制氣候變化,減少由此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會議通過了約20條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環(huán)保決議。[詳細]
COP10·布宜諾斯艾利斯 2004年
來自150多個國家的與會代表圍繞《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10周年來取得的成就和未來面臨的挑戰(zhàn)、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以及在公約框架下的技術轉讓、資金機制、能力建設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詳細]
COP11·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的COP11達成了40多項重要決定。其中包括啟動《京都議定書》新二階段溫室氣體減排談判。本次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稱為“蒙特利爾路線圖”。[詳細]
COP12·肯尼亞內羅畢 2006年
大會取得了2項重要成果:一是達成包括“內羅畢工作計劃”在內的幾十項決定,以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適應基金”的問題上取得一致,將其用于支持發(fā)展中國家具體的適應氣候變化活動。[詳細]
COP13·印尼巴厘島 2007年
會議著重討論《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時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安排的談判并簽署協(xié)議有關。[詳細]
COP14·波蘭波茲南 2008年
八國集團領導人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一致,并聲明尋求與《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其他締約國共同實現(xiàn)到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一半的長期目標,并在公約相關談判中與這些國家討論并通過這一目標。[詳細]
COP15·丹麥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將在哥本哈根召開COP15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xù)方案。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xié)議書,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詳細]
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 |
---|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將是最后的救贖
如果《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會議上達成共識并獲得通過,那么在2012年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后,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文件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詳細]
眺望哥本哈根:命運的等待
在丹麥王室的克里斯蒂安王宮前,燈柱下的“COP15”的標志清晰可見。“COP15”指的是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下稱“哥本哈根大會”,COP15)。今年12月7日,這個或許影響人類命運的大會將在這座城市舉行。[詳細]
前景展望 |
---|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注定流于形式 聯(lián)合國官員對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表示謹慎樂觀 哥本哈根大會難言樂觀 |
各國態(tài)度 |
---|
歐盟:2050年減排95% 日本:比1990年減排25% 澳大利亞:比2000年減排25% 印度:堅決要求發(fā)達國家先減排 挪威:承諾減排40% 非洲國家:拒絕討論碳排放交易 俄羅斯:巨量減排指標出售空間 巴西:2020年維持2005年水平 島國聯(lián)盟:呼吁提高減排標準至45% |
最新報道更多 |
---|
|
相關評論更多 |
---|
|
相關專題更多 |
---|
網(wǎng)友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