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原萬科執(zhí)行副總裁劉愛明離職后,袁伯銀成為今年萬科出走的第四位重量級人物。事實上,不僅萬科如此,房企高管跳槽在近一年來頻頻發(fā)生,萬達、金地、中海、招商等一批品牌房企高層紛紛傳出人員變動。房企高官離職潮正在席卷行業(yè)。[網友評論]
根據7月份銷售業(yè)績以及中報,萬科今年全年的銷售業(yè)績指標為1400億,相比去年1026億的實際銷售額增長27%,以這個標桿來衡量,7月份萬科業(yè)績同比僅增長8%明顯是不合格的。 [詳細]
萬科總裁郁亮倒是比較樂觀,他說,萬科高管團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只不過遇到的問題都是“中年危機”。 [詳細]
萬科上半年營業(yè)收入199.89億元,同比增長19.22%,凈利潤29.78億元,同比增長5.88%,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詳細]
調查 |
挖掘地產股,從五個角度把握機會。[詳細]
主要經歷:2000年進入萬科,歷任天津萬科總經理、深圳萬科副總;后擔任萬科副總裁,成為產品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方面的領頭人,帶領公司產品及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為萬科提升市場競爭力。[詳細]
辭職后去向:與徐洪舸一起自立門戶,成立新公司
主要經歷:1994年加入萬科,曾任萬科深圳公司總經理、深圳區(qū)域負責人,帶領珠三角區(qū)域持續(xù)取得了經營業(yè)績的突破;后調往集團總部分管產品線、運營線工作。[詳細]
辭職后去向:與肖楠一起自立門戶,成立新公司
主要經歷:在加盟萬科之前,劉愛明曾任中國海外建筑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海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加入萬科任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3年后兼任上海區(qū)域總經理。[詳細]
辭職后去向:出任重慶協信CEO
主要經歷:袁伯銀在萬科任職四年多的時間里,主要主持上海公司工作和分管集團人力資源、公共關系、客戶服務等。[詳細]
辭職后去向:出任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總裁。
萬科發(fā)布中報顯示,上半年萬科共實現銷售額656.5億,同比增長78.6%,實現凈利潤30億。同時,萬科預收賬款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近1200億元,提前鎖定2011年業(yè)績。萬科上半年竣工結算相對平穩(wěn),使得公司的預收賬款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1070.7億元;但其期末預收和中期營收合計1270.62億元,是去年全年營業(yè)收入的2.51倍,較高的預收賬款確保了未來兩年業(yè)績的穩(wěn)定增長。[詳細]
萬科上半年在拿地方面比較謹慎,加之銷售回款順暢,現金流充裕,為下半年把握土地市場機會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方面是為了在不同地區(qū)持續(xù)擴張的需求,另一方面,當前地價相對穩(wěn)定,溢價率不高,尤其是一線城市已到了萬科出手的時機了。[詳細]
幾次高管離職顯示,宣告以吸引國際化人才為主的“007行動”并不圓滿。而以本土化為主的“海盜計劃”則相對更加成功,這和房地產行業(yè)的地域性特點密切相關。萬科郁亮表示,事實證明股權激勵的作用并不是萬能的,很多方面仍需要調整。[詳細]
美債、歐債危機帶來全球股市暴跌,是否只有“危”沒有“機”?近期,部分券商房地產業(yè)分析師從中“嗅”出了地產股的機會,除了安信證券提出地產股下跌空間有限的偏樂觀觀點外,國泰君安給予行業(yè)“增持”評級,更為樂觀的是廣發(fā)證券分析師,他們直接提出“地產股將迎來年內最大的波段機會”,時間點可能是“8月底”,而今年以來,他們一直堅持對地產股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目前改變看法的理由是:外部環(huán)境出現急劇變化,緊縮政策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二三線城市限購或低于預期。 [詳細]
在已發(fā)中報的地產龍頭公司中,萬科二季度得到社保基金和Q FII的青睞,社保103組合持有7804.02萬股、以第八大流通股股東身份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席位,占比0.71%,U BSA G持有8080.06萬股,位列第七大流通股股東,占比0.74%。招商地產同樣得到機構青睞,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4只基金加倉400萬-555萬股不等,二季度社保102組合持有2343.64萬股、以第三大流通股股東身份擠入前十大流通股東,此外,諾安價值增長新進1863.53萬股,僅有一只公募基金減倉87.74萬股,一只保險產品減倉700萬股。 [詳細]
民生證券分析師肖肖認為,現階段地產股走勢的最重要決定因素依然是下半年銷售的好壞。7月重點城市整體去化速度已較6月有所放緩,從8月上旬的日均銷售面積環(huán)比數據看,北京降48%,深圳降34%,上海降19%,廣州升1%,杭州降7%,具有一定指示意義的一線城市顯示出成交放緩跡象,從萬科、招地等大型房企微觀調研來看,7月以來蓄客及推盤并不如前期樂觀,銷售低于預期將會顯著制約市場的做多熱情。 [詳細]
外圍股市暴跌對內地樓市購房者的預期可能出現負面指示作用。各類投資品估值的大幅下滑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地產股的相對估值優(yōu)勢,而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地產板塊整體估值中樞伴隨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移。 [詳細]
另外,在房價整體依然維持高位、樓市銷售并未跌至冰點的現狀下,調控政策全面轉向放松的概率幾乎為零,而進一步從嚴的程度將會根據外圍及國內經濟和房價的最新變化進行相機抉擇。[詳細]
鳳凰網 財經中心 出品,歡迎收藏
專題制作:鄒琳